北京林業大學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項目試點高校和“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教育部高等學校林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教育部高等學校林業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林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單位、全國林業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處單位和全國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處單位,也是全球挑戰大學聯盟、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一帶一路”南南合作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合會成員單位。
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師大學堂農業科林學目。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北京農業大學森林系與河北農學院森林系合并,成立北京林學院。1960年被列為全國重點高等院校。1985年更名為北京林業大學。1996年被國家列為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0年,由原國家林業局劃歸教育部直屬管理,并獲批設立研究生院。2001年獲教育部和國家林業局共建支持。2008年,成為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項目試點高校。2012年,牽頭成立中國第一個林業協同創新中心——“林木資源高效培育與利用”協同創新中心。2017年,首批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林學和風景園林學兩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2021年,獲批雄安校區,成為首批入駐雄安的高校。2022年,獲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勉勵,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2023年,獲教育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支持,學校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明確“建成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辦學目標。2024年,雄安校區開工建設,加快構建“一校兩區一園”新發展格局。
學校秉承“知山知水,樹木樹人”辦學理念,積極投身林業高等教育和生態文明建設偉大實踐。進入新時代,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勉勵語精神為重要遵循,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立校之本、發展之基,推動各項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為教育強國建設、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學校始終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事業高質量發展。學?,F為全國高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書處掛靠單位,承辦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是北京高校黨建研究會第十屆理事長單位。學校先后獲批全國和北京市黨建“雙創”“雙百”等項目27項(含正在創建),獲“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北京市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普通高等學校”等稱號。獲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3個、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8個、全國首批“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1個、全國高?!鞍賯€研究生樣板黨支部”2個、全國高校“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3人,獲批北京高校黨建工作“標桿院系”2個、北京高校黨建工作“樣板支部”6個、北京高校黨建工作“黨建引領實踐創新示范項目”2個、首都教育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優秀案例1個。為建成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提供堅強政治保證、思想保證和組織保證。
學校系統構建對標生態文明“五大體系”的學科專業體系?,F有學院17個、本科專業(含專業方向)6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交叉學科(含自設)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7個。形成了以生物學、生態學為基礎,以林學、風景園林為龍頭,以林業工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草學和農林經濟管理為特色,覆蓋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城鄉人居等生態系統,農、理、工、管、經、文、法、哲、教、藝等多門類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F有林學、風景園林學等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2個,生態修復工程學、城鄉人居生態環境學等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2個,生態文明建設、減碳固碳科學與工程、國家公園學等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交叉學科,A檔以上學科專業5個,持續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學校著力構建服務生態文明建設領軍人才的高水平培養體系。辦學70余年來,緊密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拔尖創新人才和行業領軍人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前線培養輸送了以16名兩院院士為代表的20余萬名優秀人才。學校深入推進教育教學綜合改革,著力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打造北林特色人才培養品牌。獲批全國唯一“生態文明建設”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承建最高檢首個在非政法類院校建立的檢察公益訴訟研究基地,獲批生物科學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1個、國家理科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7個、國家級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7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8門、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5門、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門、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2支,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1項、全國優秀教材獎3項、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1人、教育部戰略性新興領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體系建設團隊1支、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榜單內競賽國家級一等獎及金獎41項、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等國家級獎項5項、全國優秀博士論文12篇。近年來,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保持在94%以上,其中到林草行業、西部地區、基層一線就業比例近20%,生態文明相關專業畢業生行業內就業比例超45%。
學校積極打造引領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家戰略科技人才隊伍和高素質新時代“四有”好老師。創新實施人才隊伍建設“5·5工程”,構建分層分類、目標清晰的人才引進體系和評價體系,培育高層次人才數量居全國林業類院校領先水平,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持?,F有戰略科學家2人、柔性引進戰略科學家6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63人次、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支、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5個、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3支、中國政府友誼獎1人、全國模范教師3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9人、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2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獲得者3人、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3人、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獲得者1人、國際環境貢獻獎獲得者1人、LucHoffmann濕地科學與保護獎獲得者1人。
學校全力打造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科技創新策源地。學校創造性提出將“草”這一重要生態系統納入“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理念,首次提出防護林體系理論,牽頭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起草,創造性開創黃土高原生態治理“西吉模式”。攻堅林草花卉種業“卡脖子”難題,承建全球規模最大的林草種質資源庫,發射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文明號陸地生態系統監測衛星,獲批林業領域僅有的2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形成了包括國家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林木育種與生態修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92個國家級、省部級科技平臺,80個校級平臺在內的全方位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學校主辦的《森林生態系統》(ForestEcosystems)入選英文領軍期刊,《鳥類學研究》(AvianResearch)入選英文梯隊期刊,建立林木分子設計育種全鏈條創新體系,《細胞》(Cell)發文揭示油松遺傳密碼,《自然》(Nature)發文研究中美草原生態系統的干旱敏感性,培育不飛絮國家楊樹良種,構建世界首張梅花全基因組變異圖譜,建立中國最全的菊屬植物基因庫,積極推進宜居生態環境和“全域森林城市”建設,加快構建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科技創新體系。建校以來,學校獲國家科技獎勵58項、省部級科技獎勵350余項?!笆奈濉币詠?,學校承擔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重大專項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45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30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0項,獲批國家良種3個、省級良種14個、植物新品種224個,參與制定國家標準63個,申請發明專利993件。
學校全面對接服務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戰略。學校有力發揮生態文明智庫作用,牽頭承擔教育部社科重大專項,深入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闡釋。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技術支撐“三北”工程、“天?!惫こ?、西藏“美麗珠峰”建設、國家公園建設等國家重點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項目,全方位助力四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積極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在全國率先成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院,牽頭成立首都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院,為首都增彩延綠、小西山綠化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城鄉綠色空間規劃與建設等貢獻北林智慧。全面助力內蒙古科右前旗有效銜接鄉村振興,連續4年獲得中央單位定點扶貧考核“好”等級。與80余家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全面助力地方生態建設和綠色發展。
學校著力構建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的國際化辦學格局。學校弘揚“開放融合、協同創新”的辦學胸懷,與海外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90余所高水平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伙伴合作關系。牽頭成立亞太地區林業教育協調機制、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研究中心和候鳥遷飛通道國際科教聯盟,發起“候鳥遷飛通道國際科教聯盟全球倡議”。全面參與支持蒙古國“種植十億棵樹”計劃,承接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運營工作。與全球近百位專家合作開展雙碳、動植物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問題前沿研究。積極參加“全球挑戰大學聯盟”“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一帶一路’南南合作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合會”等高校聯盟,持續增強全球影響力。與聯合國糧農組織、亞太森林恢復與可持續管理組織、國際竹藤組織等國際組織簽署戰略協議。與法國農業科學院、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孵育并建立10余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積極開展中外合作辦學、中外聯合培養以及海外暑校等多種形式的海外項目,培養具備全球勝任力的拔尖創新人才,著力提升開放辦學能力。連續18年承辦商務部援外培訓,累計培訓發展中國家林業官員600余人次。
學校始終堅持以文化之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學校獲批成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承建全國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中心,發起成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校學習研究聯盟、高校研究生“生態文明”宣講聯盟,創建首個“全國高校生態文明網”,獲批全國高校唯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統插花”。深度參與編纂《中華大典·林業典》《中國林業百科全書》,在全國率先發布《中國省域生態文明建設評價報告》《黃河生態文明綠皮書》和《國家公園綠皮書》。我校師生排演原創話劇《梁希》,弘揚梁希科教報國精神;排演原創生態舞蹈劇《共生》,講好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故事,均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綠色長征、生態文明博士生講師團等綠色活動品牌享譽全國,積極推動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全民自覺行動。
“替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面向未來,北京林業大學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勉勵,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聚焦“教育強國建設,北林何為”時代命題、“生態文明建設,北林何為”戰略布局、“一校兩區建設,北林何為”發展藍圖,奮力打造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備注:數據截止2025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