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林業大學建校72周年之際,10月16日,由北京林業大學、北京林學會聯合主辦的全球生態治理(南森)大會在北京豐臺正式開幕。大會以“生態治理,永續發展”為主題,創新按照“1+8+1”模式,舉辦1個主論壇、8個主題會議和1個延展會議,匯集百余位國內外重磅嘉賓,共謀生態治理新思路,共商生態治理新路徑,共享生態治理新成果。

教育部副部長熊四皓,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云卿,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程建華,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學會理事長尹偉倫,中國科學院院士崔鵬,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局長高大偉,北京市豐臺區區長初軍威、豐臺區政協主席李嵐,中國花卉協會副會長趙良平,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歐陽志云,塔里木大學校長閆祥林,鹽城師范學院校長張宏如,北京林業大學黨委書記王洪元,北京林業大學校長李召虎等出席開幕式。
出席大會開幕式的國際嘉賓有: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助理駐華代表馬超德,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伙伴關系協定(EAAFP)首席執行官Jennifer George,意大利巴里大學校長Stefano Bronzini,越南國立林業大學校長Pham Van Dien,歐洲科學院院士Riccardo Valentini,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Hans Lambers,意大利駐華大使館科學技術參贊Alessandra Guidi等。
國內有關地市領導,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公益組織等單位領導和專家學者,北京市有關單位負責人,豐臺區政府部門負責人、企事業單位代表以及北京林業大學師生代表等參加大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華網、人民網、光明日報、北京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等多家主流媒體應邀出席。開幕式通過線下和線上網絡直播方式召開。

熊四皓指出,當前,全球自然生態系統退化加劇,人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通過加強全球生態治理,推動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在此背景下,召開全球生態治理(南森)大會,聚焦“生態治理,永續發展”,邀請世界各國生態領域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生態治理領域共同關心的熱點議題開展交流討論,具有重要意義。他對教育服務全球生態治理提出三點期望:一是加強人才培養,為全球生態治理提供蓬勃活力;二是推進科技創新,為全球生態治理提供不竭動力;三是深化國際合作,為全球生態治理提供強大合力。他希望以南森大會為契機,深化合作、凝聚共識,共同推動全球生態治理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為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貢獻積極力量。

李云卿在講話中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林草局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林草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美麗中國和全球增綠作出的重要貢獻。他指出,中國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聚焦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重大決策部署。國家林草局將堅決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全面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林草工作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他希望,北京市政府和北京林業大學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推動全球生態治理交流合作,為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美麗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程建華在致辭中強調,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這就是生態治理的“中國態度”和“中國方案”。他從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成為北京壯美生態底色,堅持保護優先、保持生態系統持續健康穩定,堅持治理優先、實現高水平生態支撐高質量發展等三方面,分享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北京市持續深化生態文明實踐,推動以繡花功夫實現大城善治,譜寫的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呵護地球、守護家園的新時代新篇章。

崔鵬在致辭中表示,中國致力于打造支撐全球生態治理的科技支撐體系,這是彰顯大國擔當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動作為。本次大會不僅匯聚了全球生態治理的科技人才、技術成果,更是為推進全球生態治理事業貢獻教育力量。我們要著力培育全球生態治理背景下的拔尖創新人才,做綠色教育的堅定推行者;要著力推進科技創新賦能,做綠色科技的高端提供者;要著力傳播全球生態治理背景下的生態文明理念,做綠色文化的前沿引領者,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

馬超德在致辭中闡述了當前全球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和挑戰,充分肯定了中國在推動全球范圍內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做出的重要貢獻和表率。他對進一步推動美麗中國建設與全球生態治理提出三方面建議。一是創新管理模式,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建立跨部門溝通協調機制;二是解決融資難題,推動綠色金融對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氣候變化應對的協同支持;三是加強公眾參與,使生物多樣性保護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綠色復蘇的動力。

Jennifer George在致辭中表示,EAAFP是由18個國家、22個機構組成的區域伙伴關系,重要使命之一是建立涵蓋超過1000個站點的遷飛區保護地網絡體系,增強候鳥棲息地的生態連通性。長期以來,北京林業大學充分發揮專業和資源優勢,積極為EAAFP提供支持,雙方共同致力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和行動。她認為,保護遷徙鳥類、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期待以本次大會為紐帶,帶動遷飛區更多跨學科和跨國界的機構、組織、個人加入到保護候鳥和生態環境的隊伍中來。

王洪元主持開幕式。他指出,在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引領下,在共建全球幸福家園國際合作背景下,首屆全球生態治理(南森)大會聚焦“生態治理,永續發展”,創建了一個彰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嶄新平臺,為提升全球生態治理效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他期待各方攜手出發,帶頭踐行《全球生態治理南森倡議》,共同夯實全球生態治理(南森)大會機制,著力發揮候鳥遷飛通道國際科教聯盟重要作用,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為建設清潔美麗的地球家園匯聚磅礴合力。

開幕式上,尹偉倫,Jeniffer George,王洪元,馬超德,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名譽教授、濕地公約前秘書長Peter Bridgewater,Hans Lambers,高大偉,初軍威共同推桿,宣告候鳥遷飛通道國際科教聯盟成立。該聯盟由北京林業大學、EAAFP聯合發起,致力于投身候鳥及其棲息地保護,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治理,努力促進遷飛區國家和地區科技合作和人文交流。

國際濕地公約科技委員會委員、前主席,濕地科學與保護領域全球最高獎盧克·霍夫曼獎獲得者,北京林業大學教授雷光春作為聯盟首任主席作表態發言。

中國林學會森林療養分會理事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森林療養與健康促進國家創新聯盟牽頭發起人劉立軍,北京市豐臺區副區長李宗榮共同為“森林療養與健康促進國家創新聯盟”秘書處揭牌。該聯盟秘書處入駐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將為普及森林療養理念、發展森林療養產業探索南森實踐和南森方案。

首都自然體驗產業國家創新聯盟秘書長馬紅和北京市豐臺區區委統戰部部長郭曉一共同為“首都自然體驗產業國家創新聯盟”秘書處揭牌。聯盟秘書處入駐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后,將用好南森資源稟賦,積極推動自然體驗行業模式創新,努力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市場共贏。

李宗榮、內蒙古包頭市副市長武凱、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長李勇、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旭、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劉榮剛、延彩(河北雄安)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白建明、卉易購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陳海松共同簽署“總部+基地”花卉產業創新聯盟協議。李嵐、趙良平、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宗志平、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二級巡視員王小平、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程武、北京林學會秘書長智信共同見證簽約儀式。

李召虎,Stefano Bronzini,Peter Bridgewater,北京市教委二級巡視員楊江林,王小平,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副教授Andrea Sigride Griffin,北京市豐臺區副區長高志慶,北京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建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石磊,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野生動物保護杰出青年代表、北京林業大學博士研究生初雯雯,北京第十二中學學生代表張鈺賀共同發布《全球生態治理南森倡議》。

初雯雯宣讀倡議書,呼吁各方堅持共治共享,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恢復,堅持互學互鑒,推動候鳥遷飛區保護與科學研究,堅持共建共贏,加強數據賦能與智能生態建設,堅持互通互融,推動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以實際行動踐行《全球生態治理南森倡議》,共建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麗家園。

主旨報告環節由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李雄主持。

Riccardo Valentini以《數字森林:森林和生態系統研究的數字化轉型需求》為題作主旨報告。他從人類與自然關系面臨的挑戰出發,結合翔實的數據和生動的案例,闡明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變革,分析了影響生態觀測的主要因素,重點分享了團隊研發成果TreeTalker等無線技術在生態系統研究管理中的應用情況。

李召虎在《全球生態治理中大學的角色》的主旨報告中,分析了全球生態治理中的主要挑戰和中國的生態治理實踐,介紹了北京林業大學在應對氣候變化、服務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服務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做出的積極努力,提出學校將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大力推廣生態文明理念,持續為全球生態治理作出北林貢獻。
兩場主題對話環節分別由雷光春和李雄主持。

Hans Lambers、國際鶴類基金會前副主席Stephen John Millington、Peter Bridgewater、柬埔寨環境部自然保護區司司長Srey Sunleang、歐陽志云圍繞城市生物多樣性建設主題暢所欲言、提出建議。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廉國釗,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前副主席Tim Edwards,美國園藝學會會士、美國喬治亞大學教授張冬林,世界月季聯合會副主席、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趙世偉,北京花鄉花木集團董事長林巧玲圍繞花園城市建設主題充分交流、分享觀點。
開幕式后,舉行了三場平行主題會議,與會嘉賓共同參觀了南苑森林濕地公園、花卉企業。

據悉,大會期間將舉行生物多樣性保護會議、候鳥遷飛科學會議、花園城市建設會議、國際花木發展會議、森林論壇暨森林療養會議、生態環境治理會議、“數據賦能 智匯生態”發展會議、南中軸規劃建設研討會等8個主題會議,以及1個延展會議:花園城市2024遺產與景觀保護會議。
大會預計將形成6大成果:一是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會議將成立兩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聯合實驗室;二是候鳥遷飛科學主題會議將發起候鳥遷飛區全球大科學行動計劃,成立候鳥遷飛通道國際科教聯盟;三是花園城市主題會議將成立花園城市國際聯合實驗室;四是國際花木發展主題會議將發布國內首個花木入表案例,形成《全國花木產業數據資產評價技術標準(草案)》,成立“總部+基地”花卉產業創新聯盟;五是北京森林論壇暨森林療養主題會議將發布大美森林行動計劃,首發《北京森林》專著,推動森林療養與健康促進國家創新聯盟和首都自然體驗產業國家創新聯盟入駐南森;六是“數據賦能 智匯生態”發展主題會議將建立數據要素綠色低碳領域產業聯盟。大會旨在匯集全球頂尖科技人才,聚集教育和產業創新力量,搭建國際創新技術交流平臺和產業促進平臺,為北京市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貢獻力量,積極展現中國對全球環境治理的大國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