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創新生態文化表達形式、拓展生態文明“大思政課”實踐路徑,6月7日,由我校原創出品的全國高校首部生態舞蹈詩作品《共生》首次公演,以詩意舞蹈詮釋“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生態意蘊,展現新時代高校師生在生態文化建設中的生動實踐。

教育部、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文化和旅游部、水利部、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團市委、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等單位領導,清華大學、中國消防救援學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等兄弟高校、科研院所代表,全體在校校領導,校友企業代表、校內嘉賓及師生員工代表,共計1400余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場生態文明教育與高校美育創作深度融合的藝術盛典。


生態舞蹈詩《共生》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選取“山水林田湖草沙”7個典型意象,以極具北林特色的植物意象“銀杏”為線索,通過《青山賦》《泱泱》《萬物林育》《來自田野的信》《鷸歸》《苗涌》《風漠柳吟》七支舞蹈劇目,詮釋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展現和諧共生的美妙意境。公演現場氣氛熱烈,觀眾沉浸在生態與藝術融合的視聽盛宴中,共上一堂“生態文明”舞蹈思政課,共同感受傳承弘揚生態文化的詩篇。公演同步進行圖片直播,瀏覽量突破17000人次。生態舞蹈詩《共生》由我校2006級校友磨琪卉擔任編導,演職人員以學生藝術團舞蹈團為主體,全部由我校學生擔綱,是師生校友與母校文化共鳴及傳承的一次生動實踐。劇目獲評我校“雙一流”建設文化傳承創新項目、北京市校園文化精品培育項目。


一直以來,我校高度重視美育工作,深刻認識和把握生態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將生態文化融入美育教育,持續探索“美育+生態文化+思政引領”融合的創新育人模式,原創編排了話劇《梁希》、生態舞蹈詩《共生》等一系列校園文化精品,深入挖掘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中北林青年的生動實踐、感人故事,著力打造傳播生態文明價值觀念、體現生態文化精神、反映民族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制作精湛、品質精良、風格獨特的生態文化產品,充分展現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北林貢獻,彰顯了新時代高校服務國家戰略、回應時代命題的責任擔當與育人使命。
未來,我校將繼續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打造更多兼具思想深度、藝術高度和北林特色的生態文化美育精品,在立德樹人中厚植生態文明根基,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