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校黨委雄安校區規劃建設工作委員會召開第四次會議,研究高質量推進雄安校區建設等相關工作。校黨委書記、雄安校區規建委主任王洪元主持會議并講話,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雄安校區規建委主任李召虎,校黨委副書記、雄安校區規建委副主任、雄安校區規劃建設指揮部指揮長謝學文,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雄安校區規建委副主任王濤,副校長、雄安校區規建委副主任李雄、鄒國輝、程武、張志強出席會議。

王洪元充分肯定一年來規劃建設雄安校區工作成果。他指出,規建委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指導各部門對內做好工作統籌協同,對外加強溝通聯絡;牢固樹立“大人才觀”,探索人員聘-管-育新機制,讓優秀的人留得住、扎下根,讓各崗位教職工快速成長為“專精尖”人才,為我校高質量發展多做貢獻。圍繞高質量規劃建設雄安校區,他強調,一是要增強大局觀念,提升適應大局、融入大局、支持大局的認知和能力,統一思想、步調一致,努力實現國家大局與北林全局的協調統一;二是要落實時間要求,增加人力和時間精力投入,把時間優先作為政治要求,確保落實國家統一要求,全力保證施工安全,高質量完成政治任務;三是要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帶頭提升規建團隊集體戰斗力、帶頭筑牢廉潔自律防線、帶頭關心關懷一線干部職工;四是要啟動開門辦學總體方案研究編制,調集精兵強將,組建工作專班,抓緊研究制定分工方案,全面推進雄安校區辦學準備工作;五是要啟動二期工程預研,組建編研團隊,建立工作協同機制,明確增量任務,系統謀劃學科專業和科研平臺建設,盡最大努力擴大辦學資源;六是要建強班子帶好隊伍,抓好人的工作,善于在建設雄安校區事業中培養和考察干部,錘煉隊伍過硬作風,激勵干部擔當作為;七是要發揮黨的全面領導和民主集中制優勢,應對不確定性要充分發揚集體領導、集體智慧的優勢,凝聚強大合力,扎實推進各項任務沿著正確方向抓好落實。
李召虎向前期各單位卓有成效的工作和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充分肯定和衷心感謝。他強調,一是要繼續保持全力以赴、奮斗拼搏的勁頭,真正把努力成果轉化成新校區建設成果,高標準高質量落實黨中央交辦的重要政治任務;二是要加強校內協同,各部門切實擔負起開門辦學主體責任,根據建設工期統籌推進各項準備工作,做到建設與辦學無縫銜接;三是要深入謀劃“一校兩區”功能布局,用好雄安校區一期空間資源,謀好二期辦學增量,激發各學院做強做大學科專業、拓展爭取辦學資源的積極性主動性;四是要加強隊伍建設,根據階段特點,統籌考慮規劃建設、管理運維、教學科研、后勤服務等各領域需要的人員保障,選招優秀骨干,打造強而精的戰斗型隊伍。他希望全校各有關方面加快推進雄安校區規劃建設,嚴格按照時間表倒排工期,細化方案、壓實責任,以高度的使命感榮譽感全身心投入這項載入史冊的工作,不負時代、不負重托。
謝學文就高質量推進雄安校區一期工程建設作了總體介紹。他表示,面對分組團立項過程中的五次重大調整,規建團隊全體成員把又好又快建設雄安校區作為“最大的政治”,努力做好立項爭取“水磨功夫”和設計深化“繡花功夫”兩篇文章,全面夯實一期工程高質量建設基礎,確保方案設計“看著美”、平面布置和功能布局“用著好”、初步設計“細節優”、施工圖設計“質量高”。下一步,規建團隊將加快推進一期工程全面開工,全力爭取支持政策和辦學資源,努力防范化解各類風險,并就相關支持保障事項提請雄安校區規建委審議。
王濤表示,基建領域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是紀檢監察部門開展監督執紀的重點領域。雄安校區工程體量大、建設資金量大、招標任務多,決不能在廉潔上出問題。要不斷健全監督工作體系,切實發揮出監督協同作用,讓監督不留盲區和死角;要用好月調度等工作機制,系統做好各類政策、特別是超常規政策風險評估,為高質量落實政治任務保駕護航。
李雄表示,面對五次調整變化,校黨委推進雄安校區高質量建設的決心始終沒變,規建團隊和各相關部門的干勁始終沒變,從校區規劃到“家園規劃”,我校距離雄安校區藍圖變為實景的目標更近一步。下一步,要錨定國家對建設雄安新區的總體目標要求,加快推進建設任務和辦學準備工作;要做好建筑與環境一體化設計建設,彰顯綠色大學特色優勢。
鄒國輝表示,要牢牢把握建設雄安校區歷史機遇,統籌考慮校區規劃與事業規劃緊密結合,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借助企業力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注重校園安全化、人性化、智慧化建設,運用節能新技術,建設節約型綠色校園;加強施工安全管理,選擇建筑材料時兼顧成本和防火,時刻繃緊安全弦。
程武表示,在校黨委堅強領導下,規建團隊克服重重困難,積極主動爭取外部支持,展現出扎實工作作風和高水平的業務能力。下一步,校內各方要加強工作協同,聚焦“兩新”“兩重”政策,高質量推進國家林草種質庫建設,深入研究學院學科專業發展增量,做好基本建設與功能布局、發展需求精準對接,做好管理建設保障人員測算等工作。
張志強表示,規建團隊付出大量努力,前期工作扎實,成績有目共睹。全校各部門要共同發力,盡最大努力爭取更多有利辦學資源和政策條件支持;要聚焦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導向,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措施落地;要搶抓機遇、整合力量,對接國家戰略做好學科專業調整和布局,積極努力申建更多高水平實驗室和科技平臺。

黨政辦、宣傳部、紀委辦、審計處、計財處、招采中心、雄安辦、雄安指揮部、種質庫承建辦負責人現場參會;發規處、人事處、科技處、國資處、教務處、實設處、研究生院負責人線上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