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我校舉辦紀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暨《習近平生態文明文選》學習研究座談會。校黨委書記王洪元主持學習研究座談會。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濤,校黨委副書記孫信麗,校黨委副書記黃武南,副校長張志強出席座談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楊開忠,北京大學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郇慶治,我校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林震作主題報告。

王洪元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論斷科學闡述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深刻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體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內核和鮮明特色。近日出版發行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文選》,系統呈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豐富內涵、科學體系和歷史性貢獻,為我們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實踐要求提供了最新的權威文獻。
王洪元強調,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系統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具有深厚的理論內涵與思想底蘊。一是蘊含著高瞻遠矚的文明復興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旗幟鮮明地將生態文明建設定位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使人與自然、文明與生態的關系上升到了歷史觀、文明觀的高度,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二是蘊含著胸懷天下的全球發展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站在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提出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主張,凝聚起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的全球共識和共同力量,展現了我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責任擔當。三是蘊含著深謀遠慮的未來倫理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貫穿始終,把改善環境質量、增進生態福祉、優化人居環境置于治國理政的核心位置,強調為子孫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四是蘊含著辯證統一的平等道德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創造性地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破解了保護環境必然犧牲發展的形而上學困境,實現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有機統一。
王洪元強調,北京林業大學作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綠色發展的先鋒隊,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圍繞“教育強國,北林何為”的時代命題,持續思考高等學校如何更好地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大局,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引領下譜寫好美麗中國建設的北林篇章。一是進一步加強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研究闡釋和宣傳教育工作。要充分發揮學校學科建設、學術資源、人才隊伍等方面優勢,開發好原創性教材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三進”教學資源,搭建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水平宣傳陣地,強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宣傳和推廣。二是面向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重大需求,大力推動綠色科技創新。要充分發揮國家林草種質資源庫和全國重點實驗室的國家級平臺資源優勢,開展重大綠色科技問題攻關,力爭在若干前沿方向率先取得重大突破,爭做國際綠色科技前沿研究的并行者、領跑者。三是加快構建生態文明學科專業體系。要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的全局性、引領性問題推進多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創新引領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等新興特色專業發展,構建全口徑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的學科專業體系。四是著力完善綠色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領軍力量。要扎實推進人才隊伍建設“5·5工程”,做優做強“新時代本科教育綜合改革樹人行動計劃”和“1358研究生教育質量工程”,培育具備生態理念、立志投身生態文明建設事業的優秀人才。
楊開忠作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三維屬性》主題報告。報告認為,統一論、底線論、轉化論等三論,相互補充、層層遞進,共同構成“兩山”理念的邏輯鏈,并從價值目標屬性、系統組織屬性、物質技術屬性等維度闡釋了“兩山”理念的多維屬性,進而提出,新質生產力是綠色生產力范式、數智生產力范式、韌性生產力范式的綜合,“兩山”理念將引領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推動傳統工業文明的生產力向生態文明的生產力邁進。
郇慶治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體系化及其創新發展》為題,介紹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文選》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等主題,先后形成的三個階段性理論體系樣態。他認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文選》清晰展示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入新時代以來逐漸形成確立并不斷豐富發展的理論創新過程,從而表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兩個結合”在當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領域中的鮮活體現。
林震在題為《北京“兩山”答卷 思想引領 點綠成金》的報告中,深入闡述了“兩山”理念的科學內涵,重點分析了北京踐行“兩山”理念的主要舉措和典型案例,并從“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本質要求,不斷筑牢美麗北京的綠色底色”“堅持一核多元和合共治的基本路徑,不斷完善美麗北京的治理體系”“堅持全域城鄉和美共富的根本目的,不斷增進美麗北京的生態福祉”等三方面,系統總結了“兩山”實踐的首都經驗。
全國高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書處秘書長、黨委宣傳部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劉廣超介紹了秘書處自成立以來的主要成果,表示將充分發揮秘書處組織協調作用,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新要求、新任務,持續做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研究宣傳闡釋工作。國家教材重點研究基地建設負責人、教務處處長徐迎壽表示,要充分發揮好我校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四個國家平臺協同的集群優勢,開展有組織的建設與研究,把基地打造成為全國高校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三進”工作的戰略支撐。全國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中心負責人、校團委書記馬櫻寧表示,將持續深化“一核引領·雙向浸潤·多維輻射”工作格局,強化宣傳教育,整合多方資源,創新品牌矩陣,推進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引導青少年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張秀芹,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戴秀麗、教授樊陽程、副教授楊哲、青年教師林凡力,我校“生態文明”博士生講師團團長許茜茜等六位師生,分別聚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論品格的六大維度”“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系統闡釋”“思想引領 全球行動: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自然資源利用與生產力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推動生態文化建設”“傳播綠色理念,引領生態文明”等內容,分享了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文選》的收獲和體會。
黨政辦公室、黨委宣傳部、科技處、教務處、校團委、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人,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文明”博士生講師團代表,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代表,全國高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書處工作人員等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