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新一屆黃河生態文明國際論壇在濟南召開,校長安黎哲在論壇上作名為《系統開展黃河流域森林保育推動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報告。論壇召開前夕,他接受新黃河記者專訪,暢談黃河流域森林保育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推動作用。

安黎哲指出,黃河流域森林保育是推動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長久以來,我們在黃河流域森林保育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同樣也存在很多問題,需要系統開展、精準施策”。
森林是國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資本,關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國土安全、物種安全、氣候安全和國家外交戰略大局,是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問題。安黎哲認為,“黃河流域森林保育是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首先,黃河流域是北方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區域,森林保育在流域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其次,黃河全流域是典型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森林保育在流域保護和系統治理中發揮紐帶作用;第三,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碳庫,森林保育在流域實現雙碳發展目標中發揮核心作用;第四,森林資源是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森林保育在流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保障作用。”
安黎哲指出,目前我國在黃河流域森林保育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上中游森林保育初見成效,有效護佑區域生態安全;中游生態修復工程成效斐然,黃河水沙關系得以緩和;下游森林植被建設歷久彌新,生產保護功能凸顯。但同時,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目前存在的問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治理遠未實現,人類活動負面生態影響突出;森林數量和質量較差,保護和修復技術落后;經濟發展不充分,生態經濟急需高質量發展;森林保育保障體系不健全,未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針對這些問題,安黎哲在主題報告中提出了明確的對策。他認為,首先,要推動黃河流域全面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其次,要針對流域多種立地特征,開展困難立地森林植被營造;第三,要破解林-水-沙協調機制,“以水定林”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第四,要堅持“全域生態、全程生態、全境生態、全民生態”,構建具有流域特色的生態產業體系;第五,統籌推進全流域治理,建立完善的森林保育保障體系。
黃河在山東流經9市25個縣(市、區),河段長度為628公里,在東營市墾利區入海。作為黃河流域經濟最發達的省份和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重要的承載區域,山東省是實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非常重要的一環。“山東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與北京林業大學的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及社會服務是相一致的,一直以來北林非常重視與山東的合作。”安黎哲告訴新黃河記者:“目前北林與山東在黃三角等區域都進行了非常全面的合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在我看來沒有山東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就沒有整個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目前,山東的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已經走了全國前列,為全國做出了示范,這也是我們所期待的,這個意義非常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