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以來,很多同學發現校園在悄然發生著變化:銀杏大道的光源變成了暖光,水房壞了的吹風機及時被修好了,洗漱間滴水的水龍頭迅速換了新的,教學樓和圖書館增加了許多電源插座……這些變化的背后,是我校黨委“接訴即辦”工作機制的建立,是多個部門貼心溫暖的服務......
打造“直通車” 服務學生更快捷
深夜10點多,“接訴即辦”值班員24小時待命的手機響起,屏幕上彈出了一條學生的訴求:“需要在宿舍醫學觀察,電腦落在圖書館。馬上要考研,電腦里有很多備考資料,對我真的很重要?!?/p>
值班員馬上拿起電話,詢問圖書館工作人員館內情況,接著把學生訴求轉給駐樓專班老師,并在平臺回復道“同學你好,不要擔心,我們已聯系駐樓專班老師與你對接。”次日一早,駐樓專班老師就把消殺后的電腦送到了學生手中。
這只是我校“接訴即辦”工作的一個縮影。
今年9月,我校黨委以解決學生訴求為抓手,把解決實際問題的“辦事”與解決思想問題的“育人”緊密結合起來,健全完善接訴即辦工作機制,成立學生接訴即辦工作專班,理順訴求辦理工作路徑,出臺《學生接訴即辦工作規定(試行)》,在數字北林“一表通服務”中開發上線“北林即時辦”學生訴求辦理網絡服務平臺。截至目前,平臺已累計辦理學生管理、生活保障、網絡通訊、實驗科研、就業實習等各類訴求3397條,這其中既有對有關學校工作的咨詢建議,也有日常學習生活的問題反饋。


這項工作,如同開設了一輛“直通車”,讓學生的建議訴求暢通無阻第一時間反映到學校。前段時期,校黨委又啟動了學生接訴即辦“日清日結”機制,確保學生反饋問題馬上辦、共性訴求問題高效辦、多領域復雜問題協同辦、苗頭性問題“未訴先辦”,切實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應,不斷匯聚起關愛學生的力量。
聚焦“身邊事” 抒難解困顯擔當
今年10月,就在“北林即時辦”平臺上線滿月之際,平臺后臺收到了一封真摯的感謝信。“感謝學校提供簡單高效的平臺,希望學生科研學習、生活環境越來越好!”這封信來自我校水保學院一位博士生同學,他向平臺發來了有關寢室“噪音問題”的訴求,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項困擾了他許久的問題,竟通過“北林即時辦”平臺第一時間得到了解決。

“同學你好,感謝你對學校工作提出寶貴意見。接到反饋,我們第一時間聯合基建與維修中心人員趕到現場,對你的訴求進行了仔細了解,同時立刻組織維修人員到場……如同學發現有類似問題,請及時進行反映,我們會第一時間響應并采取措施?!睂W校方面的回復既高效又暖心。
接訴即辦平臺涵蓋了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對于學生的每一件“身邊事”,都能在平臺上得到學校一對一、點對點的答復和解決。
針對學生提出的“希望增加教室內的插座數量”,平臺回復,“已制定加裝插座改造方案,立即安排施工”;針對同學提出銀杏大道“被黃色燈光照耀會更好看”,平臺回復,“已將銀杏大道路燈照明光源全部更換為暖色光源”……
“努力傾聽學生聲音的北林,愛了!”在學校官微后臺,每天都能收到來自學生熱情洋溢的留言,而在抖音平臺上,我校接訴即辦的暖心舉措收獲了40余萬網友點贊,近2萬條留言。


架起“連心橋” 雙向奔赴暖人心
一件件辦結事項的背后,凝結著全校各單位的辛勤付出,彰顯著以學生為中心的責任擔當。
為了讓“接訴即辦”工作“辦得更快”“辦得更好”,校領導帶領學校工作專班整合涉校涉疫網絡輿情信息、信訪線索等,讓訴求表達暢通無阻。堅持高效處置,要求各單位接到派單后必須在規定時限內辦理并答復,讓訴求及時得到回應。從源頭上、頂層設計上解決學生訴求,推動“即接即辦”向“未接先辦”“不接自辦”發展。
“接訴即辦”工作機制運行以來,進一步暢通了學生與學校的雙向溝通渠道,更激發了其主人翁意識,他們紛紛化身“護林員”,積極為學校的建設管理建言獻策。
一條條建議,通過接訴即辦平臺“流向”學校各部門,“希望購買的流量月底不清零”“希望設立校內寄件點以方便退換貨”“希望系統服務模塊進一步優化”……這些建議,飽含著同學們對學校工作的期待和希望學校越來越好的祝愿,也督促學校各部門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提升整體工作效能。
是服務的不斷提質,亦是情感的雙向奔赴?!靶@網12月1日起自購流量不清零”“校內快遞站已可提供自助機郵寄服務”“在后續系統改進中將重點考慮此建議”……在收到同學們的建議后,學校的一項項改革舉措,也正以最快速度悄然落地。
如今,“北林即時辦”平臺就像是一座“連心橋”,已成為大家提出建議、反映訴求的第一選擇?!耙郧坝行@事項和建議,只能通過朋友圈或向身邊人求助,現在在平臺就能收到老師們的及時回復,讓我們非常安心!北林真的成為了我們心中的林‘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