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巍巍學府,情系山河;七秩北林,植綠報國。2022年10月16日,我校將迎來建校70周年華誕,值此全體北林人共襄盛典之際,按照校黨委統一部署,宣傳部陸續推出校慶巡禮系列新聞,集中報道校慶期間系列活動,共祝母校70歲生日快樂!
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勝利召開之際,在校慶日前夕,10月15日,北京林業大學校史館開館儀式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我校原校長沈國舫,中國工程院院士、我校原校長尹偉倫,梁希先生親屬吳寶蘭,原校黨委書記顧正平,校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原校黨委常務副書記呂煥卿,校友代表、北京創新景觀園林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檀馨,校友代表、北京花鄉花木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巧玲以及全體校領導出席儀式。學校兩委委員、離退休老同志代表、向校史館捐贈史料和藏品的個人和單位代表、職能部門負責人、學院黨政負責人、黨外代表人士、教職工代表、學生代表等參加儀式。


校黨委書記王洪元在儀式上講話。他指出,我校黨委高度重視傳承與弘揚北林精神,校史館是堅持立德樹人、傳承北林精神、筑牢文化陣地、完善大學功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北林老前輩們在創業期間從思想上、學術上、精神上匯成了我校“植綠報國”的精神、“知山知水,樹木樹人”的辦學理念以及“替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的家國情懷,這是不能丟、不能忘的珍貴遺產。校史館從籌備到建設再到開館,歷時數年,全體工作人員克服時間緊、任務重、人手緊張、疫情形勢變化等多重阻力,加班加點、攻堅克難,如期完成建設和布展任務,這種不畏困難、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正是年輕一輩傳承北林精神的體現。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老一輩留下來的對創業的堅持、對科學的尊重、對創造的執著等優良傳統要在年輕一代中發揚光大。他強調,校史館要在發揮“以史資政,以史育人”的作用過程中逐漸豐富完善、茁壯成長,見證我校建成扎根中國大地的世界一流林業大學的那一刻。

校長安黎哲在儀式上致辭。他指出,校史館以史實和史料為依據,以“激活+賦能”為核心設計理念,以“塑造品牌形象、挖掘學校文脈、弘揚辦學理念、傳承校園文化、聯動校際交流”為愿景目標,集中展現了北林因林而生、因林而興、因林而強的奮斗歷程,是我校70年辦學歷史的實景再現。校史館的建成是學校發展史上的一項標志性事件,也是為學校70周年校慶獻上的一份厚禮。他強調,校史館今后要繼續發揮好三方面的作用,一要以史明理。重視對校史的學習和對辦學經驗的總結,充分利用校史館展示、紀念、宣傳、教育等綜合功能,引導北林師生從前輩的奮斗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史為鑒、更好前進;二要以史增信。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要把校史館建成傳承北林精神、弘揚北林文化的重要平臺,常態化用好校史館,堅定師生建設扎根中國大地的世界一流林業大學的信心和信念;三要以史力行。了解辦學歷史能夠幫助我們認清當下所處的方位,在未來發展中把牢正確方向,在風險挑戰面前砥礪膽識,堅毅前行,創造屬于這一代北林人的輝煌成就。


儀式上,王洪元、安黎哲共同為梁希先生親屬吳寶蘭、朱之悌親屬林惠斌、王斌瑞親屬成鳳仙、孟兆禎親屬孟凡、陳俊愉親屬陳瑞丹等向校史館捐贈實物的個人代表、單位代表頒發捐贈證書。

老領導代表、原校長沈國舫院士回顧了自己在北林奮斗的“愛校如愛家,愛家如愛國”的60余年,講述了我國林業院校從上世紀80年代水平落后于國際水平,到后來能夠在國際上與大家平等交流,再到現在各大院校各有千秋,北林也成為了綜合實力過硬,部分學科甚至走在世界前端的林業院校的奮斗歷程,認為我們應該建立自己的林業自信。他希望,廣大北林師生要建立自信心、增強凝聚力,砥礪前行,為學校發展作出更新更大的貢獻。

校友代表檀馨表達了自己對母校的感恩之心。她認為,校史館作為記錄學校歷史、反映學校成就的載體,不僅能夠成為未來的校友之家,更能作為“以史育人”的教育場所。她代表廣大校友向校史館未來的建設提出建議,希望校史館在立足北林特色的同時,能夠與時俱進,用“互聯網+”為校史館注入創新力量,利用有限的空間傳播好無限的歷史。

沈國舫院士、尹偉倫院士,校友代表檀馨、林巧玲,王洪元、安黎哲共同為校史館揭牌。

校黨委副書記謝學文主持儀式。他指出,歷史是文化和精神的永恒依托,是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不竭動力。校史館的建成開館將提升我校校園文化建設水平,推進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激勵廣大師生員工傳承北林精神,擔當綠色使命,傳遞好歷史的接力棒,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開館儀式結束后,與會領導、嘉賓合影記錄了這一珍貴的時刻。與會人員一同參觀了校史館。
據悉,校史館共有9個展廳,通過13處多媒體設備,145件實物、892張圖片生動再現北京林業大學70年里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點史實。開館后,校史館為試運行,11月13日慶祝建校70周年大會舉辦后正式開館,面向廣大師生、離退休老同志開放集體參觀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