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環境學院教師高小中完成的研究論文“Highly sensitive passive sampling of new pollutants in urban reclaimed water using 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 sorbent-embedded cellulose acetate membrane”在環境類Top期刊《Water Research》(中科院一區,影響因子12.8)上發表。論文第一作者為環境學院教師高小中,北京林業大學為第二通訊單位。該項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支持。

使用HECAM和CFISD動態部署監測城市再生水中新污染物的暴露和污染波動示意圖
再生水被廣泛用作灌溉用水,在中國城市使用量巨大。然而,污水中存在多種有機污染物,在處理過程不能完全去除,且往往被中國現行水質標準忽略。再生水作為灌溉用水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中復雜有機污染物的挑戰。隨著中國《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的提出,對再生水中的新污染物進行監測和篩查有了更多需求,有必要開發經濟高效的監測方法。本研究開發高效動態部署方法用于短時間加權平均(TWA)濃度和污染物濃度波動監測。采用自行研制的連續流動式被動采樣裝置(CFISD)動態部署HECAM,對北京市某景觀灌溉管網再生水中4類新型污染物進行了現場被動采樣。討論了污染物的現場動態累積,并評價了HECAM在測量短時間TWA濃度和濃度波動方面的性能。本研究大多數新污染物在HECAM上的膜水平衡分配系數大于10,000,有利于提供高檢測靈敏度。在高效的7天連續部署中,目標分析66種新污染物,最終檢測到了30種,具有較高檢出率。CFISD的應用使現場采樣中獲得了穩定采樣速率。最終,本研究中評估再生水中污染物的時間加權平均濃度,從0.03 ng/L (二甲戊樂靈)到3394 ng/L(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具有較寬的污染物濃度應用范圍,同時也表明再生水的進一步使用可能存在風險。
本研究的動態部署結果也提供了靈敏的濃度波動信息,發現有12種新污染物在采樣期間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濃度波動。HECAM展現出較高的靈敏度和可靠性,表現為具有目標極性范圍寬、檢出限低、部署效率高、濃度范圍寬、濃度波動敏感等特點。本研究開發的新污染物監測方法有助于進一步評價再生水水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