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保學院查天山教授團隊以“Sensitivity of 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to heat and drought stress in a young temperate plantation in northern China”為題在《Forest Ecosystems》期刊上發表研究成果。
全球造林面積不斷擴大,人工林的生態功能與服務愈加重要。認識人工林生態系統功能對高溫和干旱等極端氣候事件的敏感性及其調控機理,對于氣候變化背景下預測和管理生態系統過程至關重要。生產力和蒸散發是人工林生態系統的關鍵功能指標,對其響應溫度和干旱敏感性的認識仍不足,制約著對人工林質量和穩定性的準確評估。
針對上述問題,水保學院生態過程監測與模擬研究團隊,依托北京園林綠化生態系統監測網絡(BEON)八達嶺林場油松人工林監測站,基于2012-2019年渦度協方差數據,分析了生態系統總初級生產力(GPP)和蒸散發(ET)對溫度和干旱敏感性的動態特征及調控因素。

論文圖文摘要

油松人工林生態系統生產力和蒸散發對溫度和干旱敏感性的季節(a, b)和年際動態(c, d)
研究發現,在季節尺度,GPP和ET對溫度和干旱的敏感性受水熱條件變化影響。溫度升高促進GPP和ET,但加劇了干旱脅迫對ET的抑制作用。干旱脅迫則削弱了溫度對GPP和ET的促進作用。在年際尺度,GPP和ET對溫度和干旱的敏感性均未表現出顯著的變化趨勢。研究期內,該人工林ET對干旱脅迫和氣溫升高的響應比GPP更為顯著。
該論文第一作者為北京林業大學水保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趙洪賢,通訊作者為查天山教授。
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2020YFA0608100)和自然科學基金(32071842和32101588)的資助,并得到中美碳聯盟(USCCC)的大力支持。
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1975620240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