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園林學院李慶衛教授科研團隊在闡述蠟梅花色變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CpMYB12 and CpMYB4 orchestrate antagonistic regulation of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underlying bud sport-mediated floral color variation in Chimonanthus praecox”為題,在線發表于中國科學院一區TOP期刊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在花色分子調控機制逐步揭示的背景下,蠟梅花色研究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突破。近年來,代謝組學與轉錄組學的深度結合,為解析花色變異提供了全新路徑。花色素類代謝物在花發育進程中展現出階段特異性積累規律,尤其是花色苷Cy3R與Cy3G的持續沉積,成為紅色花被片形成的核心因子。基于這一關鍵問題,研究團隊聚焦“代謝物差異—基因表達—轉錄調控”邏輯鏈,構建了系統的花色形成解析框架,并在‘TZ017’蠟梅的黃色型與紅色型兩種花色中開展實證驗證。

研究系統性揭示了色素代謝與基因表達之間的復雜映射關系:CpMYB12作為激活因子,通過與CpbHLH128和CpTTG1組建復合體,直接促進CHS、F3H、FLS與LDOX等關鍵基因的轉錄,從而驅動花色苷積累;而CpMYB4則作為拮抗因子,對同一通路實施抑制。進一步的跨物種功能驗證與UV-B誘導實驗表明,環境信號能夠通過調控CpMYB12的表達水平,觸發色素合成與花色加深。這一發現不僅闡明了蠟梅“由黃轉紅”的分子邏輯,也為觀賞植物花色改良與環境適應性研究提供了全新思路。
園林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王秀軍為論文第一作者,李慶衛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
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6669025014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