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學院張盼月教授課題組在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Top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影響因子:5.9)上發表論文:中國實施新垃圾分類政策后垃圾回收利用特征及生命周期碳減排潛力:從案例研究到國家視角(Characteristics and life cycl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potential of waste recycling after implementing new waste classification policy in China: From case study to national perspective)。
在資源短缺和全球暖化的背景下,探討新垃圾分類政策實施后我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現狀、影響因素及碳減排效果,對于指導生活垃圾分類和碳排放核算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從街道層面對海淀區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時空變化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預測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生命周期碳減排量,并提出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政策建議。結果表明,新垃圾分類政策實施后,每月垃圾回收量和低價值垃圾回收比例分別增加420.93 t和2.29 %,其中海淀區中心區域的生活垃圾回收數量最多。居民收入是影響垃圾回收利用量的主要因素,而網上購物和外賣可能是可回收垃圾的重要來源。從搖籃到墳墓的生命周期碳足跡核算發現,廢塑料碳足跡貢獻最大,為39.11%。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通過生活垃圾回收減少近39.17萬噸CO2eq排放。因此,在生活垃圾分類過程中,細化垃圾分類增加低值可回收物的數量,合理配置收集運輸車輛,確保生活垃圾高效回收利用,對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由北京林業大學張盼月教授課題組、河北工業大學張光明教授課題組、北京市海淀區市政設施管理中心胡坤工程師合作完成。論文第一作者為我院博士研究生付昊,張盼月教授和張光明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北京林業大學為文章第一完成單位。
本研究得到了“碳達峰碳中和”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建設(2022XKJS0207)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