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崔國發教授主持起草的國家標準《國家公園標識》(GB/T 45073—2024)正式發布實施。這是我國自然保護領域首個標識類型的國家標準。

該標準制定任務來源于國家標準化委員會2024年下達的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提出并歸口,我校為牽頭起草單位。該標準由我校崔國發教授主持起草,主要起草人還有其課題組成員陳美蘭、王冰、張童、王銳鋒等。參與起草單位包括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發展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產業發展規劃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華東調查規劃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草調查規劃院、祁連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駐成都森林資源監督專員辦事處(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成都辦事處、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以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西南調查規劃院。
國家公園是我國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自然生態空間,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發揮關鍵作用。到2035年,我國將基本完成國家公園空間布局建設任務,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該標準基于對我國國家公園和標識系統的深入研究,充分考慮建設現狀與發展需求,對國家公園標識進行了全面系統地規范,明確規定了國家公園指引、界限、提示、警示、禁止和裝備等標識在圖案、文字、顏色和尺寸等方面的要求,并配以96個標識樣式圖,適用于國家公園中標識的制作、設置與使用,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亦可參照執行。
該標準旨在提升公眾對于國家公園的認知與認同,通過構建簡潔直觀、意義明確、統一規范的標識符號系統,彰顯國家公園的整體形象,傳遞國家公園的文化內涵和發展理念。該標準的制定和實施不僅為國家公園規范化建設和管理提供了明確指導和有效支撐,也為國家公園內開展生態體驗、科教游憩等活動提供了有益參考,對于提升國家公園管理效率,發揮其公益性和全民共享功能,增強其社會影響力和公眾吸引力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