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林學院青年教師孟繁麗指導本科生邢菲等,在生物學類中國科學院二區Top期刊《BMC Genomics》上發表研究論文“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the importance of phenylpropanoid biosynthesis for the induced resistance of 84K poplar to anthracnose”。林學院2020級梁希實驗班(林學與森保)邢菲為論文第一作者,青年教師孟繁麗為通訊作者。

楊樹廣泛應用于商品林、城市綠化以及防護林的營造,是我國重要的人工林樹種之一,在保障國家木材安全戰略儲備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然而隨著楊樹種植區的不斷擴大,病蟲害的發生也越發嚴重,對林業經濟和生態環境建設造成了嚴重威脅。楊樹炭疽病是一種嚴重影響楊樹生長的葉部病害,在世界楊樹栽培區廣泛發生,其病原菌主要為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本研究以楊樹-膠孢炭疽菌的模式互作體系為對象,發現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徑中的關鍵催化酶對84K楊誘導抗性的產生發揮著重要作用,研究成果為解析林木免疫誘導抗性的作用機制提供了參考,也為楊樹炭疽病等相關病害的綠色防控提供了理論基礎。
該論文受到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PAL基因在楊樹與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互作中的功能分析”(X202210022019)資助,目前項目已結題并獲評優秀。
近年來,林學院高度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和科研綜合素質培養,基于梁希實驗班深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積極推進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建設。下一步,林學院將進一步完善拔尖創新型和復合型林學人才培養機制,推進國際領先的林科多維實踐育人體系建設。
論文鏈接:https://bmcgenomics.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64-024-10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