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水保學院冀曉東教授課題組在可持續能源領域TOP期刊《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發表了關于氣候變化下我國未來風能資源評估的最新研究論文“China's future wind energy considering air density during climate change”。

隨著全球氣候的持續變化,我國面臨著日益嚴重的氣候挑戰,如極端天氣事件頻發、氣溫升高、降水分布不均等。在這種情況下,加快清潔能源的發展,特別是風能的利用,不僅有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還能為我國提供可持續、穩定的能源供應,也是響應我國雙碳目標的關鍵。面對我國復雜的氣候與地形條件以及各地風能資源分布不均的現狀,實現我國風能儲量的精準評估和預測更為重要。

針對上述問題,我校水保學院研究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和吉林農業大學等單位,依托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探討了2021-2100年三種氣候情景(RCP2.6、RCP4.5和RCP8.5)下空氣密度的分布特征,闡明了空氣密度的時空變化對未來風能評估精度的影響,并基于對空氣密度的修正對我國未來風能資源進行了有效評估,相關結果可為風電建設的規劃設計以及風能資源的綜合和高效利用提供重要支撐。
我校水保學院博士研究生張澤宇、吉林農業大學青年教師梁羽石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冀曉東教授為通訊作者,北京林業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該項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以及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