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中國科學院與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承辦的第五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在浙江召開。在大會“植物多樣性的綜合保護:保護區、植物園與當地社區”平行論壇上,園林學院團隊以兩項典型實踐案例為代表,系統展示了“從校園到社區”的解決方案,集中體現了我校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技術創新與社會實踐上的綜合實力。

王忠君副教授和張玉鈞教授指導的自然教育與公眾參與案例《北京林業大學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建設與實踐》旨在通過構建小型、可復制的生態修復示范區,探索城市環境中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公眾教育協同推進的創新路徑。實踐項目在校內及城市綠地中選取典型區域,通過科學規劃與生態設計,構建了以鄉土植物群落為核心、兼顧昆蟲、鳥類及兩棲動物棲息地需求的微型生態系統。

張玉鈞教授指導的社區參與與生計結合案例《南河保護區社區共建共管:集體林區資源共享與生態產業探索》為破解保護與發展的難題,探索“面上保護、線上游憩、點上聚集”的共建共管路徑。項目通過與村委會、合作社、農戶協同,建立資源共享和權責共擔機制,明確社區在自然資源管理與利用中的主體地位。該案例不僅為集體林區探索出一條“資源共享—產業賦能—生態共管”的創新路徑,也為自然保護地社區共建共管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從校園到社區,從科研到教育,園林學院以實踐回應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大挑戰。這些案例表明,生物多樣性保護不僅是科學研究的課題,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議題,更是人類共同的責任與使命。未來,園林學院將繼續攜手全球伙伴,推動構建更加韌性、更加包容的保護網絡,共同守護地球的綠色基因庫,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在更廣闊的實踐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