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13日,《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UNCCD COP16)在沙特首都利雅得隆重召開,我校草業與草原學院董世魁教授受邀作為特邀專家出席會議,并在相關邊會上作特邀報告。我校草業與草原學院攜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生態系統管理委員會(IUCN-CEM)、大自然保護協會以及中國草學會共同舉辦主題為“恢復干旱地區退化草地以防治荒漠化”的邊會。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唐芳林出席恢復干旱地區退化草地以防治荒漠化”邊會,會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總干事格雷特·阿吉拉(Grethel Aguilar),并致開幕辭。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副總干事斯圖爾特·馬吉尼斯(Stewart Maginnis)致開幕辭。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劉昕、草原管理司副司長楊智等參加邊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生態系統管理委員會(IUCN-CEM)東北亞地區主席、北京林業大學草業與草原學院董世魁教授擔任邊會主席并主持會議。
唐芳林在致辭中指出,中國是最早加入《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的國家之一,今年恰逢中國簽署該《公約》3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一直以來,中國政府將荒漠化綜合防治及“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列為重點工作,通過持續探索與實踐,成功開辟出一條獨具中國特色的防沙治沙之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中國作為全球草原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同時也面臨草原退化的突出問題,中國政府始終高度重視退化草原的恢復治理工作,積極實施退牧還草、草畜平衡、草原生態獎補等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措施,成功遏制了草原退化的嚴峻態勢,通過不斷實踐探索,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系統完備、切實可行的模式、方法和經驗。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草原退化問題必將得到根治。

斯圖爾特·馬吉尼斯在致辭中高度評價了中國在荒漠化防治領域的貢獻。他表示,中國一直是IUCN的重要合作伙伴,雙方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氣候變化應對以及荒漠化防治等多方面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中國在荒漠化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舉世公認,荒漠化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已然成為全球增綠貢獻最為突出的國家和防沙治沙的國際典范,為全球防沙治沙進程注入了強大動力并作出了卓越貢獻。展望未來,IUCN將進一步強化與中國的多維度合作,積極推動中國防沙治沙經驗在全球南方國家的分享與傳播,積極助力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
董世魁在主持大會中表示,恢復退化草地、解決草地荒漠化問題已然成為實現《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氣候變化公約》以及《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等多個重要目標的關鍵舉措與必由之路。全球草地退化問題依然形勢嚴峻,亟待各方給予高度重視,本次邊會吸引了眾多專家學者、非政府組織、企業以及各界人士積極參與討論,共同聚焦全球干旱區草地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這一重大議題。他基于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One Health”(同一個健康)理念,創新性地提出“One Grassland”(同一個草地)理念,旨在凝聚各方力量加強草地保護與恢復工作,攜手推動全球草地的可持續發展。他表示,希望大家如同關注人類自身健康一般關注草地健康,以“One Grassland,One Earth”(同一片草地、同一個地球)的實際行動,切實踐行UNCCD COP 16的大會主題“Our Land,Our Future”(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未來)。
會上,楊智作了題為“中國三北地區退化草原生態修復”的主旨報告,全面介紹了中國草原資源與生態概況、草原保護修復制度政策、草原生態修復模式案例,重點講解了三北地區退化草原生態修復的新要求、新政策、新技術。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東歐和中亞地區區域辦公室(ECARO)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項目主管蒂莫菲婭·柳波芙(Timofeeva Liubov)、青海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關晉宏副教授、寧夏遠聲綠陽林草生態工程有限公司脫向銀總經理,分別圍繞“基于自然的退化草地生態恢復”“三江源區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及其生態效益分析”“中國寧夏干旱退化草地恢復與荒漠化防治工程實踐”等主題作專題報告,從不同專業視角深入探討了退化草地修復的重要性以及相關的有效解決方案。

會議還特別邀請了國際干旱地區農業研究中心(ICARDA)草地與牧場項目主管蒙尼爾·盧海齊(Mounir Louhaichi)、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亞洲地區辦公室林地和干旱區域協調員薩特里奧·阿迪·維卡克索諾(Satrio Adi Wicaksono)、大自然保護協會內蒙古項目經理莎日蓋(Sargai Sha)、農業經濟和生態領域獨立顧問喬納森·戴維斯(Jonathan Davies)共同參與圓桌討論。各位嘉賓齊聚一堂,深入交流分享了全球退化草地生態恢復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與寶貴經驗。

在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主辦的“土壤健康對多功能景觀和氣候變化的作用”邊會上,董世魁以“Soil health matters for our land and our future(土壤健康對我們的土地和未來至關重要)”為題,深入闡述了土壤的功能、服務價值以及維系土壤健康的重要性,分享了自己原創的草地健康診斷與評價方法體系,強調土壤保護修復需全球攜手合作,為應對氣候變化下的土地挑戰提供了創新思路。在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國際家畜研究所(ILRI)聯合主辦的“珍視草地(Valuing grasslands)”邊會上,董世魁作了題為“Revitalizing the grasslands for a sustainable world(重新審視草地的重要性以維系世界的可持續性)”的報告,詳述了全球草原分布、類型、功能和價值,深度解析草地退化現狀與誘因,以案例實證了全球草地生態、農牧民生計及牧業體制三個維度的脆弱性和韌性,進而提出重塑生態健康、生計改善、體制合理的草地人文—自然耦合系統的創新路徑與方法,為全球草地可持續利用提供了方向。
多年來,我校草學學科深耕細作,匯聚了諸多優秀人才,產出了一系列高質量科研成果,在國際同行間擁有良好口碑。草學團隊以其專業優勢,積極融入國際重大事務當中,充分發揮專家專業智庫力量,為全球各國在開展荒漠化防治、草原生態保護修復等諸多重大行動計劃,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思路、切實可行的方案以及前瞻性的建議。通過促進跨國界、跨學科的交流與協作,不僅加深了全球對中國草學研究成果的認識和理解,也為解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這種國際合作模式展示了北京林業大學草學學科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的積極參與和貢獻,增強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科研能力的信任和尊重,為中國在全球生態保護領域發揮更大作用奠定了基礎。未來,我校草學院將繼續憑借扎實的科研實力,在國際舞臺上繼續綻放光彩,為全球生態保護事業續寫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