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和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分別于3月4日和3月5日開幕,我校統一戰線成員積極收聽收看兩會盛況,熱切關注兩會動態,認真學習領會兩會精神,并結合自身學習和工作實際,暢談學習體會,表達信心決心。
致公黨中央委員、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林金星:今天,我在人民大會堂認真聽了李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內涵豐富,總結成績實事求是,分析形勢精準透徹,部署任務措施有力,是一個科學務實、開拓進取、催人奮進的好報告,體現了強烈的使命擔當,我個人完全贊成和堅決擁護。特別是,報告提出要優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推進科研院所改革,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備受鼓舞。我們科教工作者將更加努力,圍繞國家發展需求,積極推動產學研結合,決不辜負黨和國家的期望。
農工黨北京市委委員、農工黨海淀區委副主委、北京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海淀區第十一屆政協常委,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張盼月:2025年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李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從7個方面總結了2024年的發展成就,從10個方面部署了2025年政府工作任務。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為北京市人大代表和在教學科研一線的科技工作者,我將以堅定的政治自覺、飽滿的精神狀態、務實的工作作風,立足自己教學、科研和人大代表履職工作實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民盟盟員、北京市第十四屆政協委員,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教授付玉杰:近日,全國兩會勝利召開,李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內容全面,深受鼓舞。未來工作重點繼續聚焦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持續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方面發力,緊扣森林大健康前沿領域,強化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著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建設,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強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健康中國與鄉村振興;同時,優化學科平臺和團隊建設,以原創性突破助力科技自立自強,培養兼具家國情懷和國際競爭力的新時代生物人才。
民盟北林支部主委、海淀區第十一屆政協委員、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國家公園學院)教授張明祥:在2025年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今年政府將全面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北京林業大學國家公園學院應充分發揮在生態學、林學等特色學科領域的優勢,為國家公園建設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和技術支持。加強人才培養,特別是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培養出一批具備跨學科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民進北林支部主委、海淀區第十六屆人大代表,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教授蘭超:全國兩會圍繞著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戰略目標,科學謀劃了系列戰略舉措,確定了今年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讓我深感責任在肩,我要努力學習領悟全國兩會精神,對標國家發展需求,積極建言獻策,提升履職能力。同時結合學校三年行動計劃,以創新為核心,優化學科專業,發揮地方和高校的創新動能,以產教融合服務“一校兩區”、京津冀協同發展,并以生態藝術設計助力北京花園城市及自然美育等生態文化建設,以優秀的藝術設計創作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未來。
農工黨北林支部主委、海淀區第十一屆政協委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洪喻:在2025年全國兩會上,“綠色低碳”成為熱點詞匯。大會提出要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這無疑為我所從事的環境工程專業及污染控制資源化及碳減排工作增添了信心、更指明了方向。我深刻認識到科技創新在實現“雙碳”目標與生態環境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我將結合團隊在微藻固碳資源化上的優勢,進一步做好污染控制與資源轉化的工作,探索低碳工藝與智能監測技術的融合應用,助力構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藻菌聯合新模式,以科技之力服務美麗中國建設。
九三學社北林委員會主委、林學院教授彭祚登:這次全國兩會是在國內改革發展穩定面臨艱巨考驗的時期,為凝聚全國人民力量一道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盛會。李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林草相關工作,在總結2024年的工作時指出了三大成就,在講述2025年工作任務時有15處提到林草工作,內容具體而詳盡,很受鼓舞。在當前復雜多變的環境下,報告給林草工作者帶來了一股春風。從中可以看出黨和國家領導人心里時刻關注著人民的生活福祉,不僅有愿望,而且有思路和方法,這激勵著我們從事林草事業的科教工作者加倍努力,不斷前行。
民革黨員、海淀區第十一屆政協委員,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材料學院教授宋國勇:2025年全國兩會強調堅持創新引領發展,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最緊要的著力點,作為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肩上的責任與使命。在未來工作中,我將積極貫徹全國兩會精神,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優化學科布局,強化人工智能賦能,提升服務綠色科技創新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質量。在科研上,我將繼續潛心鉆研、厚積薄發,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北京市僑聯常委、海淀區僑聯常委、校僑聯主席、海淀區第十一屆政協委員,校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林震:全國兩會勝利召開,我們僑界人士收聽收看了開幕式的盛況,認真學習了李強總理和王滬寧主席所作的報告,為我們國家過去一年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航掌舵下取得的不俗成績感到歡欣鼓舞。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團結僑界群眾,發揮僑智僑力,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無黨派人士、北京市知聯會常務理事,校知聯會理事長、林學院教授郭素娟:觀看全國兩會盛況后,我深受鼓舞。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以科技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加快突破農業科技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快‘雙一流’建設”等內容,為林業教育和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作為高校教師,我深刻體會到新時代賦予林業教育的使命。今后在教育教學中,我將弘揚科學家精神,培養更多優秀的林業人才。在科研工作中,聚焦林業產業鏈“卡脖子”難題,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助力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
無黨派人士、校知聯會副理事長、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教授丁長青: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謀篇布局的關鍵節點。我們應強化思想政治引領、緊扣中心任務,凝聚智慧、助力高質量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議政建言。教學科研工作應緊緊圍繞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兩條主線,搶占科技制高點;強化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圍繞改革創新發展面臨的關鍵性、根本性問題,形成針對性解決方案;結合大任務大平臺繼續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打造創新人才集聚地。我將為“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積極建言獻策,明確優勢特色和未來發展目標,高質量完成相關主管部門“十五五”規劃編制的咨詢工作。
無黨派人士、校知聯會副秘書長、體育部副教授劉甄悅:2025年全國兩會的召開,再次彰顯了中國式民主的獨特優勢。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體會到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的重要作用。會議期間,各界委員圍繞科技創新、教育改革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體現了"有事好商量"的民主真諦。特別是在高等教育領域,委員們提出的深化產教融合、優化學科布局等建議,為推進教育現代化提供了重要參考。這讓我更加堅定了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信心,也深感肩負著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時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