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主辦、北京林業大學承辦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研討會在我校舉行。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黃長群,校黨委副書記孫信麗出席開幕式。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主持開幕式,國內心理健康領域專家學者、教育工作者與醫務人員等參加會議,圍繞相關議題展開深入研討,共同推動青少年心理健康理論向實踐轉化,為行業發展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
孫信麗在致辭中強調,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推動心理學與生態學、教育學等相關學科進行深度交叉融合,不斷開拓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新路徑。她希望“向陽花”行動的豐碩成果能夠惠及更廣大的青少年群體,為青少年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在會議研討環節,我校雷秀雅教授作了題為“人與自然的深度羈絆:探尋自然治愈抑郁的溫柔力量”的主題報告。她表示,自然療愈對情緒調節與自我重建具有積極作用,是一種溫和有效的輔助方式,尤其適用于高敏感人群,并分享了學校在植物投射測驗、自然療愈課程及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的特色探索,充分體現了我校在“生態+心理”交叉學科領域的創新實力。
會議期間,多位校外權威專家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社會心理服務部相關負責人系統闡述了“醫教協同”服務體系模型;北京師范大學林丹華教授分享了“五育并舉”促進心理健康的差異化模式與評估體系;華中師范大學王偉軍教授則介紹了結合AI大模型的自適應測評新方法……這些高水平交流為體系建設提供了多元思路。

專家點評環節,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陳祉妍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肖斌主任等從臨床、教學與科研融合的角度,強調以本土化專業素養支撐協同機制,搭建醫校互聯通道,激發學生主體性,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指明方向。
作為承辦單位,我校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全程深度參與會議籌備與執行,展現出扎實的專業組織能力與學科影響力。未來,人文學院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持續深化跨學科研究,推動會議成果轉化為可操作的服務方案,為構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培養國家未來人才貢獻北林智慧與實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