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向我校發來感謝信,對我校在2024年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的貢獻和支持表示感謝,并向我校全體師生員工致以新春祝福。北京市海淀區、豐臺區、平谷區,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內蒙古農業大學等相關單位也向我校發來了感謝信。


2025年1月,北京市委、市政府,海淀區委、區政府,豐臺區委、區政府,平谷區委、區政府分別向我校發來感謝信,對我校在推動首都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以及服務高品質海淀建設、豐臺區花園城市建設、平谷區高質量發展等方面作出的貢獻致以衷心感謝。


2024年,我校在“部局市”共建機制的支持下,與北京市和各區深化校地合作,充分發揮人才優勢、學科優勢、科研優勢,為新時代首都高質量發展和“四個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我校積極履行駐海淀區高校的社會責任,謀劃推動與海淀區更深層次、更廣范圍的交流合作,與海淀區人民政府簽約共建人工智能產業高地,合作打造海淀區中小學生態文明教室、海淀區鷲峰生態公園,與海淀區教委簽署合作辦學協議并承辦農大附屬實驗小學,為海淀教育強區、人工智能產業高地建設作出駐區高校貢獻。與豐臺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舉辦全球生態治理(南森)大會,首都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院(總院)正式落地豐臺,雙方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花卉產業創新、城市景觀規劃等方面全面深化合作。與平谷區簽署鄉村全面振興校地合作協議,組織師生參與平谷區“千人百村”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與平谷區夏各莊鎮、熊兒寨鄉開展了多維度的校地對接,全方位助力平谷區鄉村振興。

春節前夕,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和政府,興安盟委和行政公署分別向我校發來感謝信,對我校為內蒙古高質量發展提供的有力支持和幫助表示衷心感謝,并對我校派駐興安盟的掛職干部和支教師生致以崇高敬意。內蒙古農業大學發來感謝信,表示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交流,多方搭建平臺,攜手助力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

近年來,我校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牢把握內蒙古自治區的重要生態區位,主動聚焦內蒙古高質量發展戰略需求,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持續深化校地、校校合作。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立足我校生態文明學科體系優勢,舉全校之力助力內蒙古鄉村振興工作,連續13年定點幫扶科右前旗。2024年,校領導多次帶隊赴內蒙古調研謀劃鄉村振興和校地合作事宜,我校與內蒙古自治區林草局、內蒙古農業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掛牌建設了生態文明教育基地、草原科技專家工作站、林草過渡區草產業創新研發中心、全國農林院校國際教育聯盟鄉村振興實踐基地等一系列平臺,三十余名師生奔赴科右前旗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各學院多頻次、全方位深化教育幫扶與合作交流,我校獲批全國首批“百校聯百縣興千村”行動校地合作實踐基地,連續五年在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工作成效評價中獲評最高等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