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然資本論壇暨中國特色自然資本核算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我校召開。本次研討會由北京林業大學和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主辦,北京林業大學草業與草原學院、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要素耦合過程與效應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部測繪科學與地球空間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等單位聯合承辦。自然資源部國際合作司(海洋權益司)司長陳丹紅、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張志強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草業與草原學院黨委書記主持。

張志強在致辭中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自然資本關乎人類福祉,對可持續發展具有關鍵作用。世界各國高度重視自然資本核算,視其為衡量國家財富的關鍵。北京林業大學作為全國知名綠色學府,全方位支撐自然資源調查工作,開展多項科研工作并培訓技術人員。本次會議旨在為深入推進中國特色自然資本核算研究,不斷完善自然資本計算理論體系,健全核算技術方法體系,創新成果實踐應用,為中國特色自然資本核算提供科學支撐,推動我國自然資本核算工作,服務生態文明建設。
陳丹紅在特邀報告中指出,自然資本理念起源已超百年,在全球廣泛接受,各國依國情形成特色體系。在國際層面,多組織、機構推動其發展,特征呈現豐富化、普及化、落地化特點?,F代理念強調生態系統經濟價值,彌補傳統資源開發不足,適應自然保護內涵擴大趨勢,尤其在氣候變化應對中價值凸顯。我國應借鑒國際經驗,把握趨勢,推動自然資本理念在中國融合、落地與發展。
北京林業大學草業與草原學院教授李廣泳、自然資源部測繪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李方舟分別主持大會報告環節。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研究員陳靜、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研究員劉曉煌、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董春、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研究員楊紅和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趙文武受邀作大會主旨報告,分別從自然資本核算理論思辨、指標監測、精準核算、價值實現和思考建議等方面,探討我國特色的自然資本核算理論體系與實現路徑,為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自然資本核算框架獻計獻策。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宋偉、北京林業大學教授肖海軍、清研智庫高級工程師張浩然、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李娜、自然資源部整治中心高級工程師宋建新和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李廣泳分別作了專題報告,分享了各自在自然資本領域研究的最新進展和成果。
在研討環節,與會學者圍繞自然資本理念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統一、中國特色自然資本核算的內涵與理論體系,以及自然資本投資、決策、管理和運營實踐等主題,開展深入的交流和分享。本次研討會為來自國內自然資本研究領域工作者提供了交流平臺,為我國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然資本核算路徑提供了借鑒。來自自然資源部及其直屬單位、北京師范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地理所等單位的領導、專家、研究生等參加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