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校90歲高齡的退休教授王禮先榮獲本年度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科學技術獎“突出獎”。全國僅10人獲得該榮譽。

王禮先教授,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家。1934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漢市,曾任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首任院長,是全國優秀教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他潛心科研,成果豐碩。1981年在奧地利維也納農業大學獲得流域治理學專業博士學位,成為中國第一位在國外獲得水土保持學科領域博士學位的科技人員、教育工作者。回國后,他致力于將國外先進的水土保持技術引入國內,并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他是國家級水土保持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主持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多項。首次將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與遙感技術應用于水土保持領域,提出并開發我國流域管理信息系統和荒溪分類與危險區制圖方法,并應用于北京市2280條小流域。曾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9項。他主編中國第一部《水土保持工程學》,主編、合作出版《水土保持學》《流域管理學》《林業生態工程學》等教材、著作20余部,曾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40余篇。1992年起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四屆林學科評議組成員。培養博士研究生35名,博士后2名。

他退而不休,發光發熱。2000年退休后,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仍然承擔了繁重的教學、科研與國內外的學術工作,繼續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退而不休發余熱,奉獻一生守初心”的精神,為水土保持事業貢獻“銀發力量”。國際活動方面,2002年受聘為聯合國荒漠化防治公約秘書處專家組成員,多次參加國際荒漠化防治學術會議。2002年3月榮獲國際土壤侵蝕防治學會環境突出貢獻獎。1992年至2015年任《國際侵蝕與泥沙雜志》編委,2013年被聘為《國際水土保持雜志》編委會顧問。2014年,獲得世界水土保持學會(WASWAC)諾曼·哈德遜獎。國內活動方面,2003-2007年任《中國水土保持科學》首屆編委會常務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2008-2015年任主編。2012年獲中國水土保持學會授予“特殊貢獻獎”。2003-2015年任《林業科學》副主編。2012年編著的科普讀物《奇妙的沙漠》獲中國科普學會、中國科普出版社優秀成果獎。2005-2007年被聘為以錢正英、孫鴻烈、沈國舫等院士為首的全國水土流失綜合考察專家指導組成員,多次參與考察,完成百余萬字成果總報告出版審定工作。2022年,榮獲中國水土保持學會水土保持突出貢獻獎。
他堅守初心,立德樹人。他退休后仍然堅持服務學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長期擔任青年教師導師,連續七年擔任學校特邀黨建組織員。他以德立身,行為示范,珍惜每一次和學生黨員的談話,積極引導青年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立大志、成大才,曾被評為校級優秀黨建組織員。2023年,其微視頻《用紅色忠誠書寫綠色使命》獲教育部“讀懂中國”活動最佳微視頻,并在中國教育電視臺展播。
王禮先教授老驥伏櫪、老當益壯的健康心態和進取精神是廣大科技工作者學習的榜樣,我校老科協將繼續發揮組織引領服務作用,團結動員廣大老科技工作者在決策咨詢、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推動科技為民服務等方面更好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