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雷鋒紀念日來臨之際,我校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對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重要指示精神”專題聯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王萌蘇以《雷鋒精神為何永不過時》為題領學。她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介紹了深刻把握雷鋒精神時代內涵和實踐要求的重要性,以下是發言全部內容。

尊敬的王書記、孫書記,各位領導、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王萌蘇。今天很榮幸有機會在這里,和大家分享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2月23日關于學雷鋒活動重要精神指示的體會。在此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證明,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雷鋒精神永不過時。”因此,我分享的題目是《雷鋒精神為何永不過時》。下面,主要從四個方面展開。
第一、雷鋒精神符合歷史發展客觀要求
1962年8月15日,年僅22歲的雷鋒在遼寧撫順不幸因公殉職。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雷鋒雖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卻默默地做了無數利國利民的小事,在平凡中書寫了偉大,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忠于革命,忠于黨”、“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1963年2月22日,毛澤東題寫“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著名題詞,至今已有60年。正如他所說,“任何思想,如果沒有客觀存在的需要,是不起作用的”。雷鋒精神的產生也有其歷史客觀必然性,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客觀要求的寶貴精神財富。
我們知道,20世紀60年代初,國家剛剛遭受三年自然災害、國際反華勢力甚囂塵上。在此背景下,剛剛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中國尤其需要黨政軍民眾志成城、共渡難關的堅定信念和愛黨愛民、無私奉獻的革命情懷。簡單說,社會主義建設需要雷鋒精神。
而60年后的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進入新時代,特別是近三年的“全球疫情大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國際局勢急劇變化等世界百年未有之變局,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持續發揚斗爭精神、保持戰略定力,需要整個民族的團結奮斗。
因此在當前,凝聚民族復興力量,我們更加需要雷鋒精神。正如雷鋒在日記中寫道“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要眾人先進才能移山填海”。
第二、雷鋒精神內蘊著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作為共產主義戰士的雷鋒曾對自己說,“你崇高的行為就是獻身于為人民服務,為自己的祖國效忠,為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立功。”并且,周恩來也為雷鋒這樣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以及劉少奇、鄧小平等人都曾用共產主義概括雷鋒精神的核心。可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與雷鋒精神是一致的。
我們知道,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目標和前進方向,是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不懈追求。從社會形態發展與更替的一般規律來看,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十分漫長而且充滿艱難曲折的歷史過程。因此,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包括“堅守理想、不怕犧牲、不負人民、敢于斗爭、堅忍不拔”等內在要求。而雷鋒精神正是對這些要求的充分彰顯。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中強調,“今天,衡量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領導干部是否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有客觀標準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奮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理想而奮不顧身去拼搏、去奮斗、去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因此,學習和踐行雷鋒精神也是堅持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重要體現。
第三、雷鋒精神傳承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雷鋒在7歲時淪為孤兒。童年的悲慘經歷使他對人的善惡有了清晰明了的認識,他立志要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報答好人,報答社會。從根本上說,這種思想品質的核心就是“向上”和“向善”的結合。
我們知道,向上和向善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種發奮圖強、頑強不息的向上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構成了雷鋒精神中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和艱苦奮斗的創新精神。中華民族崇尚善、贊美善、向往善、追求善,由此成就了雷鋒精神中“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境界,以及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
第四、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璀璨光芒
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次指示中強調,“新征程上……要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強大力量”。
“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口號提出60年來,雷鋒式的先進人物不斷涌現,他們以實際行動在祖國大地上書寫新的雷鋒故事。其中包括,抗擊武漢新冠疫情的醫生張定宇,只認“助人為樂、奉獻社會”這條死理兒、被稱為“當代雷鋒”的郭明義,以及“帕米爾雄鷹”——退役軍人、塔吉克族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等等。這些“活雷鋒”使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
當然,新時代的雷鋒行動也發生我們身邊。自2019年開始,學校每年選派優秀青年教師赴內蒙古科右前旗參與定點幫扶。榮幸的是,2021年8月,我隨學校第三批教師教育幫扶服務團去往前旗,在那里展開了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支教中,為了拓展當地學生的知識面,我們通過“林翼”講堂為他們開拓眼界;為了給鄉村學校帶去的更多教育資源,我們驅車上百公里開展送課下鄉活動;當地學校沒有黨務專員,我主動為老師們和青年代表們上黨課,扎根基層黨建服務工作。
記得2021年12月15日,王洪元書記帶隊專程來到科右前旗,為第三批服務團講授學習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黨課。王書記強調,我們要將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轉化為個人智慧,堅持黨的領導、人民至上、理論創新、獨立自主。而這些寶貴的歷史經驗和智慧正是雷鋒精神的另一種體現,它激勵著服務團圓滿完成幫扶工作,在科右前旗踐行了雷鋒精神、貢獻了北林力量。
接下來,我也會在教學和科研中繼續發揚雷鋒精神,用實際行動為新的征程凝聚磅礴力量!我的分享到這里,謝謝各位領導、老師和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