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校牽頭承擔的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典型脆弱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重點專項“三北防護林穩定性與生態功能提升技術與示范”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京召開,會議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校長安黎哲、副校長張志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守攻、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學技術司司長郝育軍,以及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有關領導出席會議。會議由科技處相關負責人主持,項目承擔單位負責人、項目負責人、課題負責人、項目組成員及相關領域專家120余人參加會議。


安黎哲在致辭中指出,北京林業大學作為我國的最高綠色學府,始終以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為目標。三北防護林工程是我國十分重要的林業生態工程,長期以來我校致力于投身三北防護林的科學研究,積淀了悠久的歷史、優良的傳統和豐碩的成果。自“六五”以來,我校在西北干旱區、黃土高原區、華北土石山區、京津風沙源區等三北防護林工程重點建設區域,開展了大量持續性的研究工作。關君蔚院士長期擔任三北防護林工程顧問,全面參與了前期論證、工程規劃及技術咨詢、技術骨干培訓等工作,首次提出了“多林種、多樹種、多效益相結合”的防護林體系營造理論,奠定了理論基礎,為三北防護林建設作出了杰出貢獻。如今,“三北防護林穩定性與生態功能提升技術與示范”項目,將為突破三北防護林建設中的技術瓶頸提供重要的基礎理論與實踐支撐。他希望,項目團隊堅持問題導向,高質量完成研究目標,為促進三北地區防護林的穩定性維持和生態功能提升,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貢獻北林力量。
會議聽取了項目負責人張志強關于項目整體實施方案和各課題負責人關于課題實施方案的匯報。以張守攻院士為組長的項目咨詢專家組,對項目及課題的實施方案進行了咨詢,并就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整體協調推進、任務節點把控、考核指標完成和經費使用等問題提出了具體建議。
據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典型脆弱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重點專項“三北防護林穩定性與生態功能提升技術與示范”項目執行期3年,共設5個課題,由北京林業大學牽頭,聯合蘭州大學、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內蒙古農業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內蒙古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遼寧省沙地治理與利用研究所、甘肅省治沙研究所等行業內十家優勢單位共同執行。預期將重點開展三北地區氣候-水資源-植被多時空協同變化機制、典型林種樹種衰退驅動機制等機理解析,研發基于水資源植被承載力的防護林體系優化配置、衰退防護林林種、樹種近自然修復與重建等技術與模式,并在典型區域開展技術集成與試驗示范,支撐我國三北防護林工程六期規劃和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