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黨委統戰部組織廣大統一戰線成員通過各種形式收看開幕會盛況,統一戰線成員認真聆聽、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圍繞報告展開熱議。
致公黨中央委員,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林金星:報告系統地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作為親歷者,我們見證了這個偉大的時代,為國家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感到無比自豪!報告特別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聽了這些與我們本職工作相關的論述,我們深受鼓舞。作為一名科教工作者,我要深入學習,深刻領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做好本職工作,繼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貢獻。
農工黨北京市委委員,農工黨海淀區委副主委,海淀區第十一屆政協常委,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張盼月:作為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工作者,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美麗中國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我們的畢生使命;新的國家重大需求也給了我們新的機會和新的挑戰,拓展學科方向,圍繞國家戰略需求開展教學和研究,突出科學問題的解決和科技成果的轉化,注重解決實際中的關鍵問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使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作為民主黨派和政協一員,積極履職盡責,開展參政議政、民主監督、政治協商等活動,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
民盟北林支部主委,海淀區第十一屆政協委員,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教授張明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過去十年中,在生態系統保護領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作為生態學科領域的科研工作者,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和要求,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發揮所長,貢獻力量。
九三學社北林委員會主委,林學院教授彭祚登:報告再次強調了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強調加強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等。這是新時代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的保障。我們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不斷加強學習,努力工作,在邁向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的道路上,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農工黨北林支部主委,海淀區第十一屆政協委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洪喻:黨的二十大報告使我深刻體會到在開展教學科研的過程中應該把思政教育做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才能為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添磚加瓦,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帶領學生一起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研究工作做到祖國大地上,踏踏實實科研,勤勤懇懇解決難題,開發對環境保護有益的新技術,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貢獻力量。
民革會員,海淀區第十一屆政協委員,歸僑,人事處副處長,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宋國勇:作為一名高校教師,特別關注報告中提出的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部分,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將以報告為指導方針,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科研上,將繼續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堅持科技自立自強,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研究工作,為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貢獻自己的力量。
民盟盟員,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教授付玉杰: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愛崗敬業,做教書育人的“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傳道授業解惑的精師、人師,堅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彰顯中國林業人的智慧。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加強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民建會員,2022年“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林學院教授劉勇:報告高屋建瓴、氣勢磅礴,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國家要發展,就必須有創新,而創新首先要自信,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就必須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作為科技工作者,要進一步堅定創新自信,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奮力在新征程上展現新作為。
九三學社北林委員會副主委,海淀區第十一屆政協委員,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曹金珍: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和科研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將繼續不懈努力,為國家的科研和教育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以“四有好老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做好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引路人,為國家培育更多的優秀人才;積極響應報告提出的“發展綠色低碳產業”的要求,繼續在生物質材料領域開展研究,為建設綠色低碳社會提供有效的技術路徑。作為一名九三學社社員、海淀區政協委員,將堅定不移地跟黨走,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參政議政,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無黨派人士,海淀區第十六屆人大代表,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蘭超:在今后工作中,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以藝術設計、創作推廣傳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生態美學,為國家培育紅色接班人、綠色生態文明建設者;作為人大代表,要密切選民聯系,匯集民意和訴求,努力解決選民關切的實際問題,認真履職,積極建言獻策,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
北京市僑聯常委,海淀區第十一屆政協委員,北京林業大學僑聯主席、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林震:我帶領這學期上《公共管理》課的MPA同學和上《形勢與政策》課的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大一新生們一起收看直播。希望同學們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導自己的學習、工作,努力成長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者、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貢獻者。
校僑聯副秘書長,北京市留學歸國人員聯誼會代表,校雄安校區規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高穎:作為一名歸僑,我回國的這十年正是親歷黨和國家取得日新月異進步的十年,讓人倍感驕傲和自豪;作為一名高等教育和科技工作者我將為落實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作為一名北林雄安新校區建設者,我將繼續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要求,加快新推進新校區建設,努力為打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校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作為一名僑聯工作者,我將繼續努力工作,為建設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而努力奮斗。
已88歲高齡,光榮在黨超過60年的僑眷李連舉、楊廷蘭在收看直播時特地戴上了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激動地說:我們倆分別是五九年和六零年的黨員,年過耄耋,欣喜中迎來了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在認真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后,深感我們黨的偉大,同時也對我們黨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88歲高齡的僑眷、林學院退休教授沈瑞祥談了自己的觀看感受:關鍵時刻,關鍵大會;偉大成就,偉大精神,偉大使命,偉大工程,偉大復興,偉大的黨!
校僑聯榮譽主席、印尼歸僑、水土保持學院退休教授蘇新琴: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出的“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使命,是對我們林業、水土保持工作者的鞭策和鼓勵。生態防護、小城鎮環境美化、水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流域的高質量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等,依然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指示繼續努力,為把咱們國家建成“美麗中國”自強不息、奮斗不止。
僑眷、馬克思主義學院退休教授金鳴娟:通過聆聽報告,深刻認識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的成就、發生的歷史性的變革的重大意義,明確了今后時期黨的中心任務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此感到十分振奮,并備受鼓舞,進一步堅定了政治自豪感、自覺性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