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國家公園交叉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研討會暨國家公園人才培養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在我校舉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科學院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歐陽志云,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二級巡視員萬洪云,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紀委書記張棚,我校副校長李雄、副校長程武出席大會。國內相關用人單位、開設相關專業的優秀高校院所和相關機構組織代表,我校相關部門負責人、國家公園學院全體領導班子成員參加大會。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國家公園學院黨委書記分別主持國家公園交叉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研討會以及國家公園人才培養創新聯盟成立大會。

李雄向出席活動的專家學者和業界同仁表示熱烈歡迎。他回顧了國家公園學院成立以來在人才培養、“產學研”一體化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并表示,成立國家公園人才培養創新聯盟是國家公園事業發展進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重要舉措。聯盟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國家公園人才培養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希望以成立國家公園人才培養創新聯盟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各方的合作,整合資源,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實踐應用等領域深化交流、凝聚力量,構建更加開放、協同、高效的人才培養機制,為中國國家公園建設事業輸送更多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人才,共同探索國家公園事業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程武表示,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國家戰略,高質量國家公園人才培養是戰略落地的關鍵環節。要堅持需求導向,構建國家公園特色人才培養體系。強化多學科交叉融合,精準對接國家公園建設需求,打造“厚基礎、強實踐、重創新”的培養模式。要深化產教融合,打造高水平實踐育人平臺。強化校地協同、校企合作,共建基地平臺、開拓“訂單式”人才培養,鼓勵雙向人才交流,為人才培養、政策制定和管理實踐提供更多智力支持。要強化開放共享,構建協同育人新格局。與科研院所深化合作,聯合社會組織支撐人才培養,與企業機構推動成果轉化,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構建多元參與的國家公園人才培養新格局。
歐陽志云表示,成立國家公園人才培養創新聯盟具有里程碑意義,應進一步加強科研機構與高校的密切聯系,在科教融合協同育人方面,充分發揮互補優勢,重點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加強人才交流互動,建立“雙導師制”等協同育人機制,深化科研協作攻關,推動平臺資源共享。他表示,聯盟匯聚了高校、科研機構、國家公園管理單位和行業企業等多方力量,構建了“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協作平臺。這一模式既回應了國家公園建設的現實需求,又對接了全球生態保護的發展前沿,必將為中國國家公園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歐陽志云、萬洪云、程武、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地學院院長楊仕隆共同為國家公園人才培養創新聯盟揭牌。

我校國家公園學院分別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區域與城市生態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開化縣人民政府,就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達成共識并簽訂合作協議。
為深入推動國家公園的數字化轉型,提升生態保護與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我校國家公園學院攜手各大科研機構和行業專家,共同啟動“國家公園AI智能體架構”平臺。該架構將通過融合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服務國家公園的智慧管理、人才培養和科普服務等多元化需求。
會上,啟動了國家公園青年社會實踐活動,并為學生代表授旗。為扎實推進國家公園建設,培養更多具備跨學科視野的青年人才,推動智慧管理與生態保護,國家公園學院成立了“國家公園全國青年學校”項目。通過協作、交流和智慧賦能,推動開展人工智能體系搭建、青年社會實踐、共享課程、數字資源、會議論壇、品牌講座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提升青年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
在國家公園交叉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研討會上,國家公園相關管理機構的專家代表就人才需求和高校可以提供的支持等問題進行了情況介紹,各科研院校的專家代表就專業人才培養創新模式、主要經驗做法等內容進行介紹,相關行業專家代表對行業需求等內容進行介紹。
未來,我校將充分發揮學科優勢,與聯盟成員單位攜手共進,共同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公園人才培養模式,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