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近期我們將推出“巡禮十四五”系列報道,系統回顧、全面呈現我校“十四五”期間取得的輝煌成就,統一思想共識、凝聚發展合力,為“十五五”規劃開局營造昂揚向上的良好氛圍。
“十四五”期間,校黨委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為全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整體謀劃、系統推進,對內凝聚廣大師生精神力量、對外展示北林奮進新征程昂揚姿態,為建設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條件。
高擎思想旗幟,確保理論學習全覆蓋
強化理論武裝規范化水平,提升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實效。印發《進一步提高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質量若干意見》,修訂中心組學習規則,為充分發揮校院兩級理論學習中心組領頭雁作用提供制度保障。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黨委常委會第一時間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建立“校—院—支部”三級理論學習制度,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以上率下,五年來開展理論學習127次。校黨委在《人民日報》《前線》《中國高等教育》等主流報刊發表研究文章,為理論研究和教育教學注入源頭活水。
充分發揮黨校陣地熔爐作用,深化全校黨員干部政治教育。全力組織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貫徹工作,舉辦處級領導干部學習研討班交流會,制定學習宣傳“六大行動計劃”,入選北京市創新案例。創新開辦黨的創新理論專題研討班、中青年干部寒暑假讀書班、教工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訓班等10余類主體班次,廣大黨員干部能力水平和黨性修養進一步提升。
完善教師政治理論學習制度,系統抓好基層理論學習。固化全體教師每周一次集中政治理論學習制度安排。舉辦青年教師思政素養培訓班,實現“教育者先受教育”。在全校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黨紀學習教育、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等黨內集中教育,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
傳承紅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加強頂層設計,持續完善全校思政工作體系。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著力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編制《北京林業大學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形成252項任務清單。實施“三全育人”十大重點工程、20項行動計劃、100項育人舉措,構建起“三全育人”的四梁八柱。扎實組織北京市思政類課題的校內申報和推薦,《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研究生生態文明宣講實踐育人模式探索》項目入選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思政工作質量提升綜合改革與精品建設項目。
厚植愛國情懷,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活動。制定我校關于開展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系列活動的實施計劃和行動方案,持續開展“新生引航工程”,使愛國主義成為北林師生的堅定信念和自覺行動。充分發揮組織動員優勢,組織師生參加服務保障國慶70周年、建黨百年慶祝活動、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志愿服務北京冬奧會,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世園會、服貿會等國家大型賽事和重大活動,獲上級部門表彰。
強化榜樣引領,廣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舉辦“北林榜樣”“年度人物”等先進典型評選,廣大師生見賢思齊蔚然成風。積極邀請北京市“永遠跟黨走”百姓宣講團、“強國復興有我”北京冬奧精神宣講團、“風展紅旗如畫”紅色三明故事宣講團等榜樣團隊來校宣講。注重用好鮮活育人素材,成立輔導員宣講團,組織退役大學生士兵開展宣講,用師生親切可感的故事唱響愛黨愛國主旋律。
鞏固壯大主流輿論,講好北林奮進故事
聚焦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北林形象更加凸顯。校領導多次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華網、人民網、《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發文發聲,講述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教育強國的北林貢獻。積極對接校外主流媒體,年均向主流媒體發布新聞稿件超百篇,多名教師登上央視欄目,北林出鏡率、見報率持續提升。上線全國高校首個生態文明網站,改版我校官方英文網站,全方位展示我校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和綠色科技創新的豐碩成果。
聚焦奮進高質量發展的北林聲音更加響亮。加強正面宣傳,圍繞我校重點工作、重要大事,持續做好深度報道,綠色新聞網年均發稿量超4000篇,充分展現我校師生奮進高質量發展的精神面貌和擔當作為。全景式回顧我校建設成就的校慶宣傳片、紀錄片等在總臺央視、北京衛視等播出,南森大會期間原創十余篇新聞連續數日投放社會媒體,邀請央視等32家主流媒體參與報道,《China Daily》作全英文報道,引發師生、校友熱烈反響。
聚焦媒體融合的北林傳播體系更加健全。成立融媒體中心,上線學校新版主頁,打造覆蓋“學習強國”號、微信公眾號、微博、微信視頻號、抖音、嗶哩嗶哩等平臺的新媒體傳播矩陣。“衛星發射成功”等多篇作品破圈刷屏,北林官微入選“全國高校首批思政類重點建設名單”,五年來近20次榮獲全國高校思政類重點建設公眾號“十佳”原創。持續強化審稿人制度,引入新聞編發和校對系統,全校新聞宣傳工作規范性顯著提升。
堅持守正創新,推進“文化強校”建設
以高度文化自覺構建北林文化體系。成立文化建設委員會,統籌謀劃校園文化建設,組織編制“十四五”文化專項規劃。制定“文化北林”體系建設方案,構建實施“841”北林文化體系。出臺《校標、校徽、校旗使用管理規范》,建設視覺形象識別系統專題網,推進各二級單位視覺形象使用規范化。發布70周年校慶專用形象標志和《70周年校慶視覺形象識別系統手冊》,進一步強化形象標志作為學校重要文化符號的統一性和規范性。北林之歌唱響校園。加強廉潔文化建設,首次在教育部、北京市高校廉潔教育作品征集活動中獲獎。
以凝練“植綠報國”北林精神帶動北林文化傳承創新。以70周年校慶為契機,在全校范圍開展“北林文化傳承創新大討論”,“植綠報國”成為北林精神標識。精心建成校史館,協同提升數字校史館和實物展陳的育人效能,全國政協副主席邵鴻、教育部原副部長孫堯等領導參觀時給予高度肯定。編撰我校首部《圖史》,制作《口述北林》系列視頻,做好學校歷史影像素材修復項目。發起承辦紀念梁希先生誕辰140周年座談會,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武維華同志出席,成為梁希先生誕辰期間全國最高規格的紀念活動。
以原創話劇“梁希”為名片牽引校園文化繁榮發展。排演原創話劇《梁希》,累計觀眾近14萬人次,獲國家林草局、九三學社領導高度贊揚,成功入選中國科協2025年“科學家故事舞臺劇推廣行動”第一批劇目(長劇),原創生態舞蹈詩作《共生》獲評北京市校園文化精品培育項目。師生水墨繪畫入選教育部“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教育活動百部優秀作品,《傳統插花:永不凋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該活動“百物匠心”非遺技藝傳承創新視頻微課。積極組織“一院一品”校園文化精品項目申報,開展校園文化節,舉辦“高雅藝術進校園”、“民族藝術進校園”、“工藝美術大師進校園”、“北林文化大講堂”、五月的花海、研究生傳統文化季等校園活動,高質量文化供給更加豐富。
防范化解風險,守好意識形態安全防線
系統謀劃,強化責任落實。校黨委堅持靠前指揮,將意識形態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全年工作要點和政治巡察必查內容。層層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制定全校院(系)級黨組織和28個相關部門的任務清單和負面清單,建立意識形態領域情況通報制度,強化專項督查考核,完善定期研判和即時研判相結合的意識形態分析研判工作機制,抓早抓小及時化解問題隱患,防止風險外溢升級。
前移關口,防范潛在風險。建立完善定期研判和即時研判相結合的意識形態分析研判工作機制。加大培訓和警示通報力度,組織各學院分批參與校黨委月度意識形態分析研判工作,分層分類開展意識形態專題培訓。定期通報上級工作要求及涉校網絡輿情信息動向,并在重要敏感時間節點印發工作提示。嚴格落實涉校網絡輿情24小時監測要求,抓早抓小解決風險隱患。五年來,妥善完成31起輿情處置導控,防范化解12個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有效保障校園意識形態安全穩定。
抓細抓實,嚴守陣地防線。修訂教材建設與管理、教材資助辦法,出臺教材選用辦法,“一冊一檔”做好教材政審。建立完善校內網站和新媒體平臺信息發布“雙審核”制度。嚴把線下宣傳陣地內容關、場地審核關,建立校園宣傳品日常巡檢制度,重大活動、重要敏感時間節點前后進行24小時巡查。集中統一開展社團招新,堅持為每個學生社團配備指導教師,進一步強化意識形態安全指導,意識形態陣地防線更加牢固。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校將始終堅持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領導,進一步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宣傳貫徹,進一步培育師生良好道德風貌,進一步鞏固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進一步繁榮以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為特色的北林文化,進一步筑牢意識形態安全防線,不斷凝聚起推動構建“一校兩區一園”新發展格局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