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鷲峰國際梅園位于北京鷲峰國家森林公園(亦是北京林業大學實驗林場)的中心區域,海淀區西北部蘇家坨鎮境內,北緯39°4′,東經116°8′。距市區僅30公里左右,離中關村科技園區上地高新科技園區外圍地帶2公里。2003年啟動規劃設計,由國際梅登錄權威、中國工程院院士陳俊愉親自主持,按江南園林格調建造。北京鷲峰梅國際梅園以植物造景為主,體現梅文化主題,搭配各種植物,同時兼顧建筑、小品以及服務設施的形狀和色調的協調與統一。該園以梅為核心,為北京市民及中外游人提供了一個旅游新亮點,同時,也是北京林業大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專業教學實習和科研的重要場所。

梅,作為中國的名花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梅花三弄”、“疏影橫斜”、“暗香浮動”等詩句吟唱至今。古人賞梅,已不限于單純停留在視覺方面,更賦予了梅的精神與文化。所以,在這個梅園中,我們立足于一個“品”字,從視覺、味覺、聽覺、嗅覺、觸覺五個角度去品梅,在江南古典梅林的氛圍中來尋覓梅的芳華,盡情領略梅花與梅果之美。


梅園建造過程中得到了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花卉協會梅花臘梅分會等單位和組織的大力支持。2005年春從北京大興和河北香河選擇第一批180株優質梅花品質栽植于梅園,以后每年都陸續從北京、河北、山東等產梅區域引進梅花品種。2008年在梅園內新建一座1200余平米的陽光溫室,溫室內栽植了一些不能在北京露地越冬的梅花品種。2010年又從北京大興、順義,山東青島等地引進最后一批梅花品種栽植于梅園,自此,梅園引進梅花工作告一段落。
北京國際梅園經過近13年的發展已經初步成型,據統計,目前有梅花65個品種1600余株(溫室內有32個品種300余株,露底有33個品種1300余株)。園內道路系統完備,全園分室外、室內賞梅。室外即“聞香尋梅”,片植梅花并按梅品種“二元分類系統”展示品種,以二級道路分割真梅系和杏梅系、櫻李梅系的種植區域,又以三級道路區分各種型;室內賞梅是在溫室中分區展示梅國際登錄的精華品種,以真梅系為主。
梅園內不光有梅花,還有榆葉梅、山桃、連翹、迎春等早期開花的品種,在建筑周圍以“松竹梅——歲寒三友”的配植方式種植,展現中國特有的梅文化。構成了歲寒三友的景觀梅花生長較好。目前已成為北京市民賞梅最佳觀賞場所。據統計,每年從二月中旬到四月中旬,前來賞梅的游客有兩萬人左右。

梅園作為北京鷲峰國家森林公園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年分流大量游客。四月中旬至五月底、九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為北京鷲峰國家公園的旅游旺季,梅園內溫室和露地的梅花花期為二月中旬到四月中旬,梅花的花期填補了北京鷲峰國家森林公園旅游淡季中的景觀空白,成為新的亮點。(aw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