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圖書館的東南角有這樣的一棵大樹,春去冬來,葉長了又落下,小元寶一樣的果實,年復一年,樹不斷地長高,不斷的增粗,見證著北京林業大學過去的變遷和現在的發展。她就是校園里唯一的一棵楓楊。
其實,楓楊原本是由4棵樹組成的楓楊家族,從南向北一字排開,現在只保留下最北的這棵。它們并不是北京地區的鄉土樹種,而是分布在黃河流域和長江中下游地區,是基于教學需求由教授們精心挑選栽種的,凝聚著教師的心血。
記得我的老師說過,北京林業大學原本是有樹木園的,就位于現在中科院半導體東邊區域。根據老先生的描述和4棵楓楊集中種植的方式,可以推斷,他們應該是原北林樹木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胡桃科區,因為楓楊在植物分類中屬于胡桃科。記憶已模糊,是否是樹木園的部分也許已難于考證。但是,這樣的楓楊經歷和見證北京林業大學的變遷是事實。
遠的不再贅述,只說說1979年后的事,這個故事也就夠豐厚的了。1979年的10月北林的前身北京林學院從云南回到了原址北京海淀肖莊辦學。那時的北林百廢待興,僅有這林業樓、森工樓、專業樓(現在的生物樓)和實驗樓。實驗樓往后是東平房(現在的圖書館的地方)和一片空地,為了辦學在那片空地上建設了木板房,記得當年林學80級的新生就住在這里。在東平房從西向東的第二條通道上,最醒目的就是這四棵從南向北一字排開的楓楊。隨著學校的發展,為了提高學校的辦學實力,培養高水平的林業人才,圖書館是不可缺少的辦學條件,為此,2003年學校決定在東平房處動工修建現在的圖書館。楓楊家族的命運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顆樹得以保留是一次偶然的機會。那時轟鳴的拆卸機械和工人已經進入東平房,拆房在即,我想到了樹木學教學實習常講樹種楓楊可能會被砍了,便馬上和校園綠化科聯系,到現場與規劃及施工單位洽談,表明保留4棵楓楊的意愿。然而由于規劃已經無法改動,并不能將楓楊家族完全保留下來,慶幸的是最北的這棵楓楊離建設用地遠一些,可以保留。終于,在校園綠化科的協調下,在樹木學老師的堅持下,在施工單位的特意保護下,這棵楓楊保留了下來。
現在的這棵楓楊飽經滄桑,不僅親眼見證了圖書館拔地而起,也目睹著東家屬區、第一教室樓的建設。僅存的這棵楓楊為一代一代林業人才培養貢獻著枝葉花果實,她不僅迎接著一個個班級的學生聚在樹下,聆聽著教授們講解著自己,也默默地送走一批批畢業生,同時希望他們再到學校時,能再到楓楊樹下聚一聚。